本文围绕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恩施高中政治老师张琼丽提出的建议展开。她既关注红色资源育人功能和红色研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也聚焦教师群体的常见病,建议将其纳入职业病名录以提升教师福祉。
在即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恩施高中政治老师张琼丽带来了极具社会意义的建议。她一方面着眼于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推动红色研学的良好发展;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群体的健康问题,建议将静脉曲张、咽炎、颈椎病等教师常见病纳入职业病名录,以此减轻教师治疗的经济压力,提升教师群体的整体福祉。
【1】红色研学课程存在单一化、良莠不齐等问题
张琼丽作为思政课老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常常把红色故事融入课堂。她惊喜地发现,学生们对红色文化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放眼全国,红色研学已经成为一项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欢迎的活动。张琼丽敏锐地察觉到青少年对红色资源的强烈需求,同时也看到当前红色资源的发展存在一些滞后的情况。
张琼丽。图/受访者提供
以她熟悉的恩施为例,这里作为重要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像咸丰忠堡大捷遗址、中共鄂西特委旧址等。在这些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学生喜爱。同学们都渴望能够在这些红色革命遗址进行更深入、更近距离的参观和学习。
然而,张琼丽认为目前红色研学课程在顶层设计方面存在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部分地区的红色资源未能实现共享和数据互通,导致资源浪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研学课程容易出现同质化、单一化的问题,打卡式研学较为普遍,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在场馆里逛一圈就结束了,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张琼丽无奈地说道。
不仅如此,当前红色研学场馆的建设也参差不齐。部分场馆由于建成时间较早,设备设施陈旧,展出方式单一,体验感相对扁平,缺乏立体感和深度。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样的研学活动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体验感。
此外,张琼丽还指出,研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我们去过的一些红色研学基地,专业讲解人员数量不足,且缺乏系统的培训,这使得整个研学课程的品质难以提升。”
【2】建议将红色研学纳入评价标准
张琼丽介绍,恩施高中每年都会定期举办红色研学活动。比如在每年清明前后,学校会组织学生远足到革命烈士陵园,瞻仰先烈并听取革命故事;五四前后则会组织学生唱红歌。同时,学校正在筹建同心馆,希望学生不出校园就能更全面、深入地接受红色文化的熏陶。“其实每周的升旗仪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红色研学,因为国旗下的演讲很大一部分是关于信仰和励志的内容。”张琼丽解释道。
在全国两会开幕之际,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琼丽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她希望未来红色资源能够相互打通,形成数据库,融合打造一套更加丰富的研学课程体系。同时,将红色场馆打造得更加现代化,以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红色文化。
她认为,除了运用传统的声光电等现代信息传递技术外,还可以引入人工智能,让学生直接与AI讲解员交流,使研学体验更加丰富、生动。
张琼丽还建议将红色研学课程纳入评价标准,在对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将红色研学课程单独列为一项,而不是笼统地划分到社会实践中。此外,她还强调要完善红色研学活动的一系列保障问题。首先是资金保障,“红色研学目前没有专项资金,更多依赖家长自费,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资金支持。”其次是安全保障,“如果学生走出校园参加集体活动,就需要相应的安全保障机制。”
【3】建议将教师常见病纳入职业病名录,提升教师福祉
拥有15年教龄的张琼丽对教师群体的常见病问题有着深刻的体会。“像静脉曲张、咽炎这些病在教师群体中非常常见,而且十分折磨人,治疗周期长、难度大。”她说。
张琼丽自己就长期饱受咽炎的困扰,经常在讲课过程中突然被一口痰卡住,早上起来还会剧烈咳嗽。尤其是在课业负担重的时候,病情会更加严重。有些病情严重的老师甚至需要去医院打吊针、做针灸。
虽然学校会配备扩音器、升降黑板、护眼灯等设备,尽量减轻老师的负担,但有些问题仍然难以避免。
“如果这些常见病能够纳入职业病名录,就可以认定为工伤,教师在治疗时个人经济压力就会减轻,从而提升教师群体的福祉。”张琼丽表示,她提出这一建议,不仅是为了给教师谋福利,更希望职业病名录能够更加多元化,引起社会对非体力劳动者职业病的关注。
本文围绕全国人大代表张琼丽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建议展开,指出当前红色研学存在课程单一、场馆建设良莠不齐、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升等问题,并提出了将红色研学纳入评价标准、完善保障机制等建议。同时,关注教师群体的常见病,建议将其纳入职业病名录以减轻教师经济压力,提升教师福祉。张琼丽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有助于推动红色文化传承和保障教师权益。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3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