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花灯传承人杨铭匠心独运地传承花灯技艺的故事。临近元宵,泉州街头花灯亮起,杨铭制作的多种花灯在各地展示。他因兴趣投身花灯制作,秉持独特准则,其作品富有巧思且注重创新,文中还介绍了他印象深刻的作品以及他制作花灯的特色等内容,同时提到春节申遗成功对泉州花灯传承的积极意义。
元宵佳节即将来临,福建泉州的大街小巷已经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2月10日晚,泉州市有超过两千盏花灯被点亮,那种景象,仿佛带着人们穿越了时空,一下子置身于宋元时期“光明之城”的盛景之中。“月牵古塔千年影,虹挂长街十里灯,赏花灯是泉州人的浪漫。”泉州花灯代表性传承人杨铭在近期接受采访时这样说道。他在今年春节期间精心制作了十余盏花灯,这些花灯包含彩扎花灯、刻纸灯、针刺灯等多种不同的类型,目前正在泉州的各个地方悬挂展示。杨铭并非职业的花灯手工艺人,他对花灯的热爱纯粹是源于自身浓厚的兴趣。“我母亲是幼师,在我小的时候她就教我各种各样的手工。我在花灯制作方面最有天赋,而且喜欢钻研,学起来也特别快。”杨铭陷入回忆,在1978年的泉州花灯展上,当时年仅18岁的他就已经有五六件花灯作品参展了。“走心走质不走量”,这是杨铭在制作花灯时一直坚守的准则。他每年制作的花灯数量并不多,但每一盏花灯都融入了他各种各样的巧思妙想。在他的眼中,创新就是花灯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当谈及自己印象深刻的作品时,杨铭提到了1997年的泉州元宵灯展。那个时候正值香港回归前夕,他创作了一盏名为“母子情”的花灯。这盏花灯以鹿作为创作题材,展示出母鹿与小鹿之间那种脉脉的亲情,寓意着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这个创意赢得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杨铭还说,泉州花灯除了拥有精湛的制作技艺之外,还具备造型美、色彩美和纹饰美等众多特点。和许多传统的泉州花灯匠人偏爱大红、大黄等色彩不同的是,杨铭更倾向于使用蓝、绿等色彩作为花灯的主色调,并且他非常注重花灯的结构比例,力求能够带给赏灯者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好的审美体验。另外,生肖花灯也是杨铭每年必定会制作的花灯种类。考虑到很多父母会带着孩子一起赏灯,他就会把卡通元素融入到生肖花灯之中,以此来迎合小朋友们的喜好,激发他们对泉州花灯的兴趣。2024年12月,“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中泉州的灯彩(泉州花灯)等4个项目参与了申报。杨铭认为,春节申遗成功将会激发泉州花灯的创新活力和传承动力。近年来,泉州花灯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元宵灯会,而是频繁地出现在各类节庆活动之中,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泉州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也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有机会近距离感受到泉州花灯的魅力。“这些都是非常积极的信号。”杨铭表示,目前泉州花灯匠人越来越少,他期待能够有更多的人参与到花灯的欣赏与制作中来,让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一直传承下去。
本文总结了泉州花灯传承人杨铭在花灯制作中的坚守与创新。他以兴趣为源,遵循独特准则,其作品体现创新与巧思。春节申遗成功和泉州文旅发展对花灯传承有积极意义,但花灯匠人减少,希望更多人参与传承。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4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