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2025年春节期间的支付数据进行详细阐述,包括银联、网联处理的支付交易情况,如笔数和金额的增长,还会探讨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的显著增长及其背后的意义等内容。
春节期间,支付数据呈现出一片大好的“开门红”景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给出的数据,在2025年的除夕当日(2025年1月28日),银联和网联总共处理的支付交易达到了40.54亿笔。这一数据和去年除夕(2024年2月9日)相比,增长幅度达到了25.74%,可谓增长势头迅猛。
从银联和网联的数据来看,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春节,作为传统的消费旺季,交易量以及交易金额的不断攀升有着深刻的意义。这一现象充分表明民众在春节期间的消费需求极为旺盛。而且,线上支付这种方式也变得越来越普及,它像是一股新鲜的血液,为消费的便利性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看2025年春节假期的前7天(1月28日 - 2月3日),银联和网联处理支付交易的笔数达到了220.78亿笔,金额高达8.52万亿元。和去年春节假期的前7天(2024年2月10日 - 16日)相比,笔数增长了25.70%,金额增长了17.08%。
记者从网联清算公司得到消息,在今年的除夕夜,网联清算公司处理的跨机构网络交易支付在零点前后达到了峰值,其最高并发量达到了每秒11万笔,这一数据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也使得发红包等网络支付交易能够顺利进行。
不少受访者都认为,在2025年的春节,政策红利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支付数据就像是一扇观察中国经济活力和消费趋势的重要窗口。像线上红包、餐饮购物这类高频的小额支付场景,以及旅游、家电等大额消费场景,它们共同推动了交易规模的增长。而这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也离不开支付行业中的支付机构、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等众多参与者在推动支付便利性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中国(上海)自贸区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刘斌对《证券日报》的记者这样说道。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也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银联和网联处理支付交易的数量和金额都有明显的增长,这反映出两个重要的特点。其一,消费活力强劲,2025年支付交易的显著增长表明消费者在节日期间的消费需求依然强劲,而且交易量的增长速度高于金额增长速度,这反映出小额高频消费场景的活跃程度很高;其二,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进一步加深,像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日常消费中的应用,尤其是在春节期间的社交红包、线上购物、线下扫码支付等场景中,数字支付已经非常普及了。”
春节期间支付数据还显示出,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交易有了显著的增长,这成为了今年春节支付数据的一大亮点。在2025年春节假期的前7天(1月28日 - 2月3日),银联和网联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的笔数和金额分别增长了127.30%和93.54%。其中,在除夕当天,银联和网联处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的笔数较去年除夕增长了175.90%,交易金额增长了94.33%。
从细分平台来看,根据蚂蚁集团的数据,在假期的前五天(1月28日 - 2月1日),入境游客使用支付宝消费的金额和去年春节相比增长了1.5倍,而使用支付宝做外国人生意的中国商家数量增长了一倍。微信方面的数据也显示,在春节期间,入境游客使用微信支付外卡服务的消费笔数同比增长了134%。
“境外人员来华消费支付交易的增长,很明显地表明中国市场对境外人员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从侧面也反映出中国支付体系在不断完善,支付的便利性也在提升。重点商圈、入境口岸的支付服务一直在持续优化,机构端在落实支付便利化工作方面的成效也充分显现出来。同时,支持多币种结算和移动支付工具(例如支付宝、银联国际版)的普及提高了境外来华人员的支付体验,从而促进了跨境消费。”刘斌说道。
叶银丹表示:“境外游客支付量的增加意味着跨境支付需求有了显著的增长,特别是在消费型旅游和节庆消费中,外国游客在中国的消费表现出活跃的趋势。这表明中国支付系统的承接能力通过了实践的检验,显示出中国支付服务的国际化和包容性在不断增强。同时,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金额的增长也显示出中国支付系统的国际化进程在提高,中国支付工具在全球支付网络中的地位也在逐渐提升。实际上,支付便利性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也为跨境贸易、会展经济等提供了基础支持。”
本文总结了2025年春节期间支付数据的增长情况,包括银联、网联处理的境内支付交易笔数和金额的增长,体现出民众消费需求旺盛和线上支付的普及。同时也阐述了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交易的显著增长,这反映出中国市场吸引力增强、支付体系完善、国际化进程提高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