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讲述不同老人的健康状况差异,引出一位 72 岁老患者的复诊情况,进而详细阐述中医建议老人改掉的 5 个不良习惯,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最后强调长寿的秘诀在于少做而非多做,改掉这些习惯能让老人身体更健康。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这些年来,我接触过形形色色的老人家。有些老人虽已年届 70,但依旧精神矍铄,走起路来虎虎生风,仿佛岁月并未在他们身上留下太多痕迹;而有些老人却早早地被各种慢性病所困扰,连出门晒晒太阳这样简单的事情,都成了一种奢望。
前两天,一位老患者前来找我复诊。他今年 72 岁,一进我的诊室就无奈地叹了口气,对我说:“刘大夫,我这血压、血糖怎么都控制不好,整天浑身没劲,是不是真的老了,身体不行了啊?”我给他仔细地把了脉,又看了看他的舌苔,然后摇了摇头,认真地对他说:“老哥,你不是老了,是有些生活习惯该改改了。”
下面,就来听听中医给出的建议吧。
首先,每天至少要保证 30 分钟的活动时间。像散步、打太极、练八段锦这些运动,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它们既能活动筋骨,又不会给身体带来太大的负担。同时,在久坐的时候,每隔 1 小时就要起身活动 5 分钟。可以揉揉膝盖,促进膝关节的血液循环;转转脚踝,活动脚踝关节。
3. 别再“熬夜耗神”—伤肝损肾,加速衰老
有些老人晚上难以入睡,就会选择刷手机、看电视来打发时间,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然而,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也就是说,当人躺下休息时,血液会回流到肝脏进行解毒和修复。如果晚上 11 点后还不睡觉,就会耗伤肝血。长期熬夜的话,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记忆力也会减退,甚至还可能诱发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睡眠医学》期刊的研究显示,60 岁以上的人群,如果每天睡眠少于 6 小时,痴呆风险会增加 30%。
中医建议,老人们晚上 10 点前就要入睡,养成固定的作息习惯。在睡前可以泡泡脚,促进血液循环,再按揉一下涌泉穴,帮助安神助眠。
4. 别再“操心过度”—思虑伤脾,情绪致病
很多老人总是放不下儿女的事情,整天忧心忡忡。有时候甚至会因为一点小事就焦虑得睡不着觉。中医讲“思虑伤脾”,长期的情绪压抑会导致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中国老年心理健康报告》指出,在 60 岁以上的人群中,约 35%存在焦虑或抑郁倾向,而这些情绪问题会直接影响寿命。
中医建议,老人们要学会“放手”,要相信儿孙自有儿孙福,保持豁达的心态。可以多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练练书法、养养花、钓钓鱼,让自己的心神安定下来。
5. 别再“讳疾忌医”—小病不治,大病难医
有些老人觉得“年纪大了,有点毛病正常”,所以当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选择硬扛着。结果往往是小病拖成了大病。比如高血压患者不吃药控制,最后可能会导致中风;关节疼不及时调理,最后可能连走路都成问题。
中医观点认为,疾病初期往往是调理的最佳时机。如果拖得时间久了,身体气血亏虚,治疗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老刘建议大家,要定期进行体检,发现身体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干预。要相信科学,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理,不要盲目偏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偏方。
长寿的秘诀,在于“少做”而不是“多做”
老话说得好:“要想长生,肠胃常清;要想不死,肠中无滓。”其实,长寿并不是靠吃多少昂贵的补品,而是要靠减少身体的消耗,顺应自然规律。
70 岁后,如果能改掉这 5 个习惯,你的身体会比同龄人更轻松、更有活力。记住,健康长寿不是靠运气,而是一种正确的选择。
本文先通过对比不同老人的健康状况引出话题,接着借老患者复诊点明需改掉不良习惯。然后详细阐述了 5 个不良习惯及其危害和中医建议,最后强调长寿秘诀是少做而非多做,改掉习惯能让老人更健康,突出健康长寿是一种选择。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