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西教师寒假志愿服务:教孩子制作“柿柿如意”

这篇莱西市南京路中学教师张美玲在2025年1月22日北方小年夜,于社区活动中心为孩子们上手工课的经历。教师通过教孩子们制作“柿柿如意”,让孩子们体验手工乐趣、感受传统文化魅力,还组织了作品评选活动,最后倡议孩子们把作品带回家传递祝福。并且教师也分享了这次寒假志愿服务给自己带来的关于传承文化、奉献社会的感悟。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策划整理。春节时家人团聚的画面是人们所向往的,而在山东多地,众多教师群体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度过寒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青年说》新闻专栏从2025年寒假起发出“山东教师的寒假日记”征集令,诚邀山东省一线教师用自己的笔和镜头,记录下寒假里那些最难以忘怀的一线故事和精彩瞬间。我是莱西市南京路中学的教师张美玲。2025年1月22日,这一天是星期三,天气有些阴沉。在这个恰逢北方小年的日子里,我早早地就踩着那细碎的晨光走进了社区活动中心。因为我要在这里给孩子们上一堂充满趣味的手工课,课程的内容就是制作“柿柿如意”。“柿柿如意”这个名称可有着美好的寓意,它象征着事事如意、心想事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美好祝愿。我之所以选择这个内容作为手工课的主题,是希望孩子们在这堂课上,一方面能够体验到手工制作所带来的乐趣,另一方面还能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所散发出来的独特魅力,并且能够把这份美好的祝福传递给身边的人。当我走进教室的时候,发现孩子们早就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了。他们那一双双明亮的眼睛里,满满都是期待。我带着微笑向孩子们问好之后,就简单地介绍了一下“柿柿如意”的寓意以及制作步骤。孩子们听得特别入神,时不时地就会发出惊叹的声音。随后,就到了最让人兴奋的动手制作环节了。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一一分发给孩子们,然后耐心地指导他们。告诉他们如何把橘色的扭棒一圈一圈地圈成柿子的模样,又教他们怎样用绿色的扭棒制作出柿蒂和叶子,最后再用花艺胶带把小柿子、柿蒂还有叶子组合起来。孩子们都特别认真地按照步骤操作,有时候会低着头非常专注地扭动扭棒,有时候又会抬起头来向我请教问题。看着孩子们如此认真地制作的模样,我的心里满是欣慰。他们用自己那还很稚嫩的小手,把一根根普普通通的扭棒,逐渐变成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柿子”,而且还把美好的祝福都融入到了自己的作品之中。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精心制作,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杰作——“柿柿如意”捧了出来。他们兴奋地把作品高高举起,脸上绽放出那种自豪又喜悦的光彩。为了让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性,同时也增加一些挑战性,我们还精心策划了一场“最美小柿子”的大比拼活动。孩子们都发挥出了自己的创意,把亲手制作的小柿子一个一个地贴到黑板上,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呈现在眼前。经过激烈的竞争和公正的评选之后,那些得票遥遥领先的作品脱颖而出,其创作者也很荣幸地得到了我颁发的特别奖励。在一片欢声笑语之中,同学们都收获满满,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和喜悦。在课堂快要结束的时候,我温馨地倡议孩子们,让他们把小柿子带回家,当作一份珍贵的礼物送给家人,把这份温馨而美好的祝福传递下去。这堂手工课的意义可不仅仅是让孩子们体验到动手制作的乐趣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我深信,这份美好的回忆和祝福,将会陪伴着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又充满意义的寒假。通过这次寒假的志愿服务,我深刻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与此同时,我也感受到,去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当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为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山东莱西教师张美玲在寒假小年夜于社区活动中心给孩子们上手工课,教孩子制作“柿柿如意”,在过程中孩子们收获乐趣、感受文化,教师也从中体会到传承文化与奉献社会的意义。文章体现了教师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志愿服务的积极态度。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345.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7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