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祭扫服务:莫让逐利玷污了清明哀思 警惕代祭扫陷阱,守护清明文化内涵

本文围绕清明期间代祭扫服务展开,介绍了代祭扫服务的升温现象、其兴起的时代背景,重点揭露了代祭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价格虚高、虚假服务、欺诈消费等,同时阐述了这些行为的危害以及相关的监管措施,还提及多地推广的公益代祭扫服务,最后强调要守护好清明祭扫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代祭扫服务:莫让逐利玷污了清明哀思 警惕代祭扫陷阱,守护清明文化内涵▲资料图:北京太子峪陵园,有免费鲜花提供。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摄

“替你烧纸,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这样的宣传话语,在今年清明期间频繁出现。代祭扫服务在这个特殊的时节悄然升温,成为了一种引人关注的现象。

法治日报记者在电商平台和二手交易市场进行调查时发现,不少商家纷纷推出了各类清明代祭扫服务。这些服务的收费标准参差不齐,大致在300 - 1000元的区间。与此同时,南方都市报也报道称,一些“专业代祭”的广告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甚至连有着“中国道教祖庭所在地”之名的江西龙虎山也被牵涉其中,相关广告还打着“国家公证处监督”的噱头来吸引消费者。

针对这种情况,龙虎山道教协会迅速发布声明进行打假。该协会表示,此类行为严重歪曲了道教的祭祀文化。龙虎山风景名胜区市监局的工作人员也提醒游客,有些人可能会打着道教的名号、冒用工作人员的身份来引导消费,大家千万不要轻易相信。

代祭扫服务的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流动变得愈发频繁,“异乡人”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集体祭祖的传统习俗变得难以维系。代祭扫与云祭祀、数字遗产等新兴形态一样,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延续了人们对逝者的情感,为那些无法返乡的游子提供了一个情感出口,让他们即便身处异地,也能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

然而,代祭扫服务作为一种“远程尽孝”的模式,从诞生之日起就伴随着争议。部分人秉持着“孝道不可外包”的观念,将其斥为形式主义。而如今,代祭行业暴露出的诸多问题,无疑更加剧了这种质疑。

据报道,某跑腿平台推出了价格高达4999元的代祭扫服务,其中包含茅台祭祀、寺庙祈福与微纪录片拍摄等内容,这将祭扫异化为了奢侈品般的身份象征。在二手交易平台等灰色地带,部分商家用预录视频冒充现场祭扫,还有商家借“能量强大”“积德行善”之名,收取高额费用后拉黑消费者。而所谓“江西龙虎山执行,国家公证处监督”的“专业代祭”生意,更是已经被公开打假。

这些行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它们不仅严重破坏了祭扫仪式的庄重性,亵渎了人们对逝者的情感,让原本纯粹的情感表达沦为了逐利的工具,而且显然也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亟待进行整治。

从市场主体的角度来看,如果非备案经营机构擅自扩大殡葬经营范围,就违反了殡葬管理条例,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非法经营犯罪。即便那些已经备案的合规商家,如果未履行合同约定或者未执行指导价,消费者可以依法维权,市场监管部门也可以责令其退款、罚款,情节严重的,还能对其进行停业整顿或吊销执照的处罚。此外,打着风景区名号、冒用机构工作人员身份做广告等行为,也可能涉嫌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

代祭扫服务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也确实能解决一些人的现实痛点。但无论如何,祭扫都是一件郑重其事的事情,而网上那些号称“专业代祭”的生意,显然不靠谱。相关机构及时出来打假,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际上,近年来,北京等多地都在积极推广公益性质的代祭扫服务,而且大多是免费的。例如,今年清明节前,北京市民政局就明确表示,不方便到现场扫墓的市民,可以通过多个官方渠道预约申请公墓免费代祭扫服务,该服务可免费提供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基本服务。

清明的真正意义,不在于香烛是否由自己亲手点燃,而在于内心那份对逝者的思念是否始终炽热。面对代祭这一新兴事物,我们在理解与包容看待的同时,对于那些打擦边球、虚假宣传甚至欺诈消费者的不良商家,监管部门应该予以严厉处罚。只有多方共同发力,才能守护好清明祭扫所承载的真挚情感与文化内涵。

本文指出清明代祭扫服务升温,其兴起有时代背景,但行业存在价格虚高、虚假服务等诸多乱象,危害严重。相关机构需打击虚假宣传,市场监管要整治违规经营,同时多地推广公益代祭。强调清明重在内心思念,监管应严处不良商家,多方合力守护清明文化内涵。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1200.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4月5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