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青少年“情绪病”问题,以上海嘉会国际医院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门诊”为例,通过童童、飞飞等具体案例,深入剖析家庭、学校和医院在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中的作用,展现“家 - 校 - 医”联合门诊的探索与实践。
在当今社会,青少年无缘无故发脾气等“情绪病”问题日益凸显,可谁又真正关注到了他们内心的困扰呢?当家庭无法为孩子的心理健康“兜底”时,学校和医院能否形成合力,共同为青少年的精神健康保驾护航?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开设的“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健康门诊”,以“家 - 校 - 医”联合门诊的创新形式,积极探寻解决青少年“情绪病”的有效方法。参与该门诊的医生在实践中发现,很多时候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孩子本身。
以小学一年级学生童童为例,他存在典型的注意力缺陷问题。在联合门诊中,嘉会医疗儿科医生张玲与心理咨询师朱杰分别对童童及其父母进行了全面的信息搜集。经过深入讨论,双方对童童的情况达成了共识:虽然童童年纪尚小,还不能确诊为注意力缺陷(ADHD),也就是大家俗称的“多动症”,但在整个门诊过程中,童童父母截然不同的教养方式格外引人关注。
在童童的家庭里,父亲秉持“男孩需严厉管教”的理念,而母亲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坚决反对这种做法,她认为父亲的方式过于严苛。门诊结束后,母亲私下与医生交流,透露了家庭内部的矛盾:“我感觉爸爸经常打骂孩子,好像是在针对我,他觉得我溺爱孩子,可我觉得他太严厉了,我们真的很需要心理咨询。或许问题的根源在我们父母身上,而不是孩子。”
心理咨询师朱杰分析道:“从这个角度看,孩子的多动行为可能是家庭三角化问题的体现,他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平息父母的争执,拯救家庭。”当医生、教师心理咨询师与母亲的想法达成一致时,新的挑战出现了——童童的父亲拒绝接受心理咨询,坚称自己没有问题。从与医生的聊天记录可以看出,这个家庭的情况十分复杂,虽然全家都很关心孩子,但家庭成员之间的意见分歧很大,他们都要求与医生单独电话沟通。于是,医生开始分别与父亲、母亲以及教师心理咨询师进行对话。经过几轮沟通,这个家庭最终同意到医院接受家庭治疗。
在首次心理治疗中,家庭矛盾逐渐暴露出来。父亲全程面无表情,双手交叉,对咨询话题回应很少。然而,从他愿意前来咨询可以看出,他内心其实渴望孩子和家庭状况能够得到改善。朱杰以孩子混乱无序的沙盘作品为突破口,引导夫妻双方了解孩子所处的复杂家庭环境。随着问题的深入探讨,父亲的姿态逐渐放松,表情也变得柔和起来。咨询小结后,他主动提出:“请问你下周哪天有空,我们再约一次。”这一过程中,家庭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童童的母亲惊讶地看着医生,眼神中既有自我反思,也有对丈夫的理解。这一“微小进展”为童童的成长创造了关键的环境支持。
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儿科主任滕国良表示:“孩子的情绪与行为往往反映出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问题。”去年9月,作为特色门诊的开诊仪式,医院举办了《开学第一课:家长分享会》,邀请了30多位家长到医院交流亲子沟通的经验。活动现场围绕分离焦虑、网络成瘾、学习拖延等常见的亲子问题,通过案例分析、互动问答等方式,揭示孩子行为背后的情感需求,帮助家长学会有效回应孩子不同阶段的情绪与行为问题,打破亲子关系的困境,构建健康的家庭氛围。
目前,在滕国良主任的带领下,儿科团队齐心协力,“家校医”联合门诊的随访率达到了80%。连续的治疗过程不仅是治疗周期的要求,也反映出家庭对这一门诊的高度认可和需求。与此同时,嘉会“家校医”门诊与一些学校建立了有效的转诊合作机制。同样是一年级的飞飞,和童童一样存在注意力问题,但他的情况更为复杂,还伴有情绪失控、同伴冲突以及师生冲突等多重挑战。
对于飞飞的干预,仅靠医院门诊和心理治疗是远远不够的,学校的协同支持至关重要。因此,在首次门诊后的周一,心理咨询师朱杰征求了家长的意见,并与学校的心理教师分享了飞飞的门诊评估结果和学校干预工作的重点。一周后,飞飞兴奋地带着学校颁发的“超级英雄”称号来到医院,向团队展示他本周取得的进步。父母激动地表示,孩子在这短短一周内有了显著的变化。这种进步不仅仅是心理治疗的效果,更得益于学校为他创造的宽松环境,以及家庭心理压力的明显缓解。
嘉会医疗心理治疗师袁明说:“孩子出现的问题往往只是表象。”他曾为一位游戏成瘾的初中生提供咨询,这位学生的母亲为了阻止他玩游戏到半夜,试过哀求,也试过砸手机,但孩子甚至以“跳窗”相威胁,父亲则总是躲在卧室里。经过深入沟通,发现孩子觉得母亲的情绪变化难以捉摸,而游戏中奖惩分明的规则让他感受到了家里缺失的安全感。袁明建议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小环境,比如建立全家每天在白板上夸奖对方的激励规则。之后,父亲逐渐融入家庭,家庭的鼓励也扭转了亲子间的对抗关系。
滕国良指出,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孩子接触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但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判断和筛选信息。“我们发现儿科就诊患者中存在潜在心理障碍的比例在增加,年龄也越来越小。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谁来关注和守护?孩子需要帮助时该去儿科还是精神科?这些问题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基于此,我们成立了跨学科门诊,联动家庭、学校、医院,填补中间的空白地带,为孩子编织一张心灵守护网,我们希望能够继续深入探索下去。”(文中未成年人皆为化名)
本文通过多个案例展示了上海嘉会国际医院“家 - 校 - 医”联合门诊在解决青少年“情绪病”方面的实践与探索。从家庭内部矛盾对孩子的影响,到学校与医院的协同干预,再到为家长提供亲子沟通的指导,该门诊为青少年的精神健康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同时也指出了当前未成年人精神健康领域面临的挑战,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希望通过持续探索为孩子构建更完善的心灵守护网。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