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上海首演,带你梦回大唐,探秘音乐剧:音乐、演员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在上海黄浦区大上海剧场的首轮演出情况,详细阐述了该剧在音乐上体现的多元文化交融,演员们为角色付出的努力以及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

音乐剧上海首演,带你梦回大唐,探秘音乐剧:音乐、演员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音乐剧上海首演,带你梦回大唐,探秘音乐剧:音乐、演员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当月光洒下,华灯初上,那一瞬间仿佛能让人穿越千年,梦回繁华的长安。而在残阳的映照下,战斗英雄的剪影更展现出一种独特的中式美学。瞧,唐朝壁画陶俑中的那些人物,好似穿越了时光,来到了现代的舞台之上,一幅充满唐风唐韵的历史画卷就此徐徐展开。

由马伯庸同名小说改编的中文原创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自上周起,在黄浦区大上海剧场开启了上海站的首轮演出。昔日的长安不良帅张小敬与靖安司司丞李泌,他们究竟是如何在那有限的时间里,解救长安城于危局之中呢?随着舞台布景中望楼和城墙的不断切换,180分钟的精彩剧情,让观众们仿佛置身其中,在热血与悬疑的氛围中不断穿梭。

中国评论家协会原副主席毛时安在上海首演现场给出了高度评价:“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长安,复活在又潮又燃的‘十二时辰’中。这部音乐剧兼具大唐气象和现代气息,它对大唐盛世进行了现代解读,在惊悚惊险的剧情中体现出了人性人情,以巨大的张力激发了青年观众的强大共情。”

音乐剧上海首演,带你梦回大唐,探秘音乐剧:音乐、演员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长安,那么如何为这幅充满想象空间的画卷谱写出动人的乐章呢?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的作曲、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主任安栋教授告诉记者:“长安在盛唐时期是世界的中心,它不仅仅是地理意义上的交汇点,更是文化、思想与艺术的多维交融之地。剧中的音乐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交响、多民族文化的融合,以及中国民族乐器的当代演绎。我希望通过音乐构建一个跨越时空的‘长安’。”

音乐:体现多元文化的交融

音乐剧开场,卖豆腐的王家媳妇、颇具江湖味的街头杂耍艺人等人物一一登场,构成了一幅活色生香的长安众生相。舞台上的民族乐手,以及中国鼓、琵琶、笛箫埙等乐器的运用贯穿全剧,它们与当代流行摇滚的编曲形成了一场跨越古今的对话。在报时、传令等场景中,中国鼓那有力的鼓点推动着叙事的发展。而且,无论是说书人用陕西话报时,还是《望楼》的背景音乐中穿插的秦腔,地域特色无处不在。

音乐剧上海首演,带你梦回大唐,探秘音乐剧:音乐、演员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一首用彝语和汉语诠释的《牧护歌》,唱出了彝族侍女檀棋的身世与满腔柔情,陈玉婷的精彩演绎让人过耳难忘。安栋说:“写这首歌只用了一天,是最顺的。初版汉语歌词也是我写的,再找人翻译成了彝语。《牧护歌》的意义不仅在于用独唱段落为人物‘画像’,更展现了长安多民族和谐共处的时代风情,这恰恰也是盛唐时期的特点,多元文化充分交融。”

故事临近尾声,说书人和法国音乐剧演员洛朗·班扮演的葛老,共同用秦腔音韵唱响“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借剧中人之口,唐朝诗人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表达了深沉的历史感喟。这一曲中外合唱版《凤凰台》让不少观众感慨:“古有万邦来朝的长安,今有国风音乐剧老外来‘抢戏’,这怎么不是一种文化自信呢?”

“盛唐时期的长安是一座国际化城市,外国人很多,剧中出现像葛老这样的高卢人符合逻辑。”而《凤凰台》的写作是一次大胆创新,安栋借鉴陕北民歌和秦腔风格写出了全新歌曲,创作方式也模拟了中国原生态音乐的“口耳相传”。“这支歌中有些音需要甩得很长,乐谱无法表达,最后说书人和洛朗·班只能根据我录好的音频小样,一句句学下来。”起初还有人担心,秦腔对洛朗·班难度太高,没想到他二话不说欣然接受用秦腔演唱唐诗的挑战,甚至在实际登台时发音和韵味都处理得有模有样。

音乐剧上海首演,带你梦回大唐,探秘音乐剧:音乐、演员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在台前幕后,中外音乐剧从业者们对音乐文化交流互鉴的例子还有很多。西域音乐,尤其是阿拉伯音乐和音符音乐的元素,也为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注入了重要灵感。比如“狼卫”唱段中的背景音乐,运用了古老的突厥语吟唱,展现了角色的野性与力量。

音乐剧上海首演,带你梦回大唐,探秘音乐剧:音乐、演员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作为一部原著题材较为厚重的音乐剧,也需要一些具有娱乐感和现代感的唱段进行调剂。于是,葛老的高光唱段《Le chef(老大)》诞生了。这首歌融入了中东地区和印度的音乐元素,欢乐的舞曲节奏充满现代感,最终成为谢幕时最受观众喜爱的返场曲。

有趣的是,《Le chef》的hook(钩子,指歌曲中重复性强、旋律突出且具有记忆点的副歌部分)有安栋的巧思。其中一句是“C'est la vie(这就是生活)”,还有一句原本是“MSK”(隐喻《长安十二时辰》的出品方、诞生在上海的音乐剧制作公司缪时客)。“起初之所以把‘MSK’作为这首歌的hook,是想表达中国的民营音乐剧公司、这一代音乐剧从业者的不易。”安栋笑着告诉记者。

演员:上难度不断锤炼自我

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浓缩了马伯庸的原著故事,重新梳理了人物线索。张小敬、李泌、龙波、闻染、檀棋、葛老、贺知章、太子等人各怀心思,共同完成了这场险象环生的长安叙事。作为大IP改编作品,该剧不仅格局开阔、制作精心,还集中了一批高人气的实力音乐剧演员。

音乐剧上海首演,带你梦回大唐,探秘音乐剧:音乐、演员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剧中男主角张小敬和李泌的扮演者,冒海飞、徐昊和张泽等实力派演员努力寻找角色各具特色的声音。在《生死何难》唱段中,演员们需要用倒挂的高难度姿势,在彼此的托举之下唱出角色感情。而作为靖安司司丞,李泌兼具书生之气,举手投足之间,借鉴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达方式。说书人扮演者桑可舟更是直言:“自己演个戏过了陕西话六级”。

音乐剧上海首演,带你梦回大唐,探秘音乐剧:音乐、演员与文化的完美融合

关关难过关关过。“他们是正活跃在上海乃至全国音乐剧舞台一线的演员的缩影。《长安十二时辰》台词密集、情感深度厚重,作品上了难度,演员们也跟着进步,整体水准得到了锤炼。”安栋对演员们既有肯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以首次挑战中文音乐剧的法国人洛朗·班为例,除了精炼演技之外,他苦练中文发音,力争唱好每一首中文歌。而且,葛老一角没有B角,是他提出自己可以“连打”全部场次。

“作为法国知名音乐剧演员,洛朗·班丝毫没有流露‘我是大咖,我得端着’的态度。相反,他以开放的态度拥抱多元文化,也勇于挑战自己的舒适区。而他的职业素养和身体素质,也十分值得中国音乐剧演员学习。”安栋直言。

本文介绍了音乐剧《长安十二时辰》在上海的演出情况,展现了其音乐上多元文化的交融,如多种乐器和不同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以及演员们为角色付出努力、不断提升演技的过程。该剧通过精彩的剧情、独特的音乐和演员们的出色表演,让观众领略到了大唐长安的魅力,同时也体现了文化自信和中外文化交流互鉴。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340.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1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