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聚焦:张志勇关于低空及空天地一体化的发展建言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在今年全国两会提出的三条建议,这些建议涵盖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空间以及空天地一体化等重要议题。文章通过阐述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指出我国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不足,进而详细介绍张志勇针对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的规划、标准制定、共享集约建设以及安全监管平台建设等建议,同时也提及他对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面临挑战提出的构建网络架构、制定专项规划和打造应用示范标杆等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塔董事长张志勇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带来了三条意义非凡的建议,其内容涉及低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地下空间以及空天地一体化等重要的议题。

有数据表明,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产业在2023年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5000亿元。并且,按照发展趋势预测,到2025年这个规模将超过1.5万亿元,而到2035年则有望达到3.5万亿元。在张志勇的观点里,低空经济若要实现蓬勃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走在前面。不过,当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对比,再结合低空经济自身快速发展的需求来看,我国的低空基础设施建设才刚刚迈出步伐,在顶层设计、标准体系、建设布局、维护监管等多个方面都迫切需要加强。

基于此,张志勇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首先,他建议要加快制定低空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一张图”。这一规划要将低空基础设施纳入到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与国土空间、城市建设等规划相互衔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速优化低空基础设施的布局,从而构建出多场景、多主体、多层次的低空基础设施布局,以满足飞行器在起降、态势感知、维护监管等全方位的需求。

其次,要聚焦于低空飞行器的起降场、续航站、中转站以及配套的服务设施等方面。按照通信、导航、监视、感知、反制等不同的方面,明确其基本通用的配置要求,进而加快制定统一且全面的低空基础设施标准,最终形成涵盖规划、设计、研发、建设、检验、验收等全流程的标准化规范体系。

张志勇还认为,低空基础设施的共享集约建设是极为关键的一点。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通信基站分布广泛、天然成网、5G - A通感一体等优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实现共建共享。统筹推进像无人机巢等物理基础设施的建设,将通信、导航、监视、气象、反制等低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建设,构建起低空智能网联体系,从而让无人机能够“飞得起、呼得着、管得住”。

此外,他提议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打造低空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安全监管平台。在这个平台上部署视频监控、气象观测、智能维护系统等,以此对低空基础设施实现全天候的实时安全状态监控,并且提供常态化、专业化的设施维修维护以及故障快速处置服务。

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属于重要的新型基础设施,然而当前,它在建设过程中面临着科研创新、顶层规划、融合应用等诸多挑战。

针对这一情况,张志勇建议构建具有弹性可重构特性的空天地融合网络架构,从而实现网络效率的最大化,形成无缝星地切换的能力,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和用户的体验。同时,制定国家专项规划,建立统一的规划协调机制,明确空天地网络建设的分阶段目标。而且,要打造一批能够被复制、可以推广的创新应用示范标杆,通过“以用促建”的方式,加速打造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

本文总结了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在全国两会提出的建议内容,重点关注低空基础设施建设与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相关的建议。包括低空基础设施的规划、标准、共享集约建设、安全监管以及空天地网络架构构建、专项规划制定和应用示范标杆打造等方面,这些建议旨在推动我国低空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应对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建设面临的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2084.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