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国家文物局联合摄制的五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寻商记》的相关情况,包括播出时间、节目聚焦内容、展现的考古成果、采访拍摄的遗址与专家学者等,以及节目在展现商文明时的创新之处。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携手国家文物局共同摄制的五集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寻商记》,即将在3月3日与观众见面啦。这部纪录片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 - 1)22:30档播出,同时在央视频全网首播。
该节目重点关注我国历史上存续达500多年且有着同期文字记载的商朝。它充分借助考古与历史研究的新成果,去解开一系列有关商朝的历史谜团。比如说,商部落到底起源于哪里呢?它又是凭借什么力量灭掉夏朝从而建立商朝的呢?商王为何会多次迁都呢?商朝又是怎样走向繁荣并且凝聚四方的呢?这些问题都将在节目中得到解读。而且,节目还会深入解读青铜礼制和甲骨文字,以此来揭示商文明的密码,展现商文明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卓越贡献以及深远的影响。
《寻古中国·寻商记》会全面展示并且深度解析多项考古研究的新成果。例如河南郑州商城书院街遗址出土的金覆面和铜覆面,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亚长牛尊等。书院街遗址出土的金覆面、铜覆面为研究商朝建立提供了新的依据。书院街遗址北片区新发现的14座长方形夯土建筑群,其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这一成果也将在节目中首次亮相。
△河南郑州商城书院街遗址俯瞰
殷墟亚长牛尊作为商代青铜器的典型代表之一,节目中会首次呈现考古学家利用现代技术进行铜液浇铸与凝固复原实验的过程,从而还原青铜器的铸造生产流程,再现商代高超的青铜冶铸工艺。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出土的亚长牛尊
为了多维度地生动呈现商文明的全貌,《寻古中国·寻商记》的摄制组走访拍摄了多个省份的诸多商文化遗址,像河南、湖北、陕西等地的郑州商城遗址、洛阳偃师商城遗址、安阳殷墟遗址、武汉盘龙城遗址、榆林清涧寨沟遗址等。并且深入采访了20多家文博单位和高校的30多位专家学者,其中包括中国考古博物馆、河南博物院、殷墟博物馆、武汉大学等。通过一个个遗址、一件件文物,讲述商代的故事,剖析文明的内核。
△河南郑州商城书院街遗址出土的金覆面
节目会从重43克的扇贝形金覆面入手,引出商部落起源的谜题,以及部落崛起并联合东夷部落推翻夏朝建立新政权的历程。从河南郑州商城的考古成果出发,讲述商汤立国,定都于亳的故事,并且借助“仲丁迁隞”“盘庚迁殷”等历史事件,分析商王频繁迁都的原因以及他们是如何经营中央王畿的。
△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
节目从湖北武汉盘龙城遗址切入,探讨商朝中央政权是如何控制铜矿等战略资源的,从而形成完善的青铜礼制,并凭借强大的实力让四方臣服,同时推动北方草原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的交融互通,进一步促使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妇好鸮尊上的卷曲长蛇纹
节目从甲骨文成为河南安阳城市文明建设中随处可见的文化符号这一现象出发,引出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发掘故事,并且把甲骨文当作“有生命的图式”,讲述3000多年前成熟的文字系统是如何记录商代社会的,以及它是怎样成为延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的。
△甲骨文中的象形字
《寻古中国·寻商记》不断深入推进“思想、艺术、技术”的融合创新。它运用人工智能新技术重现历史场景,对郑州古城墙等重要遗址进行3D大场景扫描复原,对青铜器、甲骨文等重要文物进行3D立体还原,从而让遗址、文物以及商代的社会生活都鲜活起来。
节目创新打造的主持人“讲述场”,能让典型文物和商文明元素以一种全新的方式融合呈现,实现主持人与文物的有机互动,沉浸式地讲述商文明的故事。
本文总结了《寻古中国·寻商记》这部纪录片的播出信息、节目内容、展现的考古成果、采访情况以及节目创新之处。这部纪录片聚焦商朝,通过多种方式深入解读商朝的历史、文化、文明成果等,有着多方面的意义和价值。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8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