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严可仕在两会期间关注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难题,如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群体日均工作时长过长,面临平台众多罚款,权益保障缺失等情况。阐述了他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提出以专章或专项立法形式作出详细规定的建议,以及在调研中发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存在的劳动关系认定难等问题,同时还提出了加强权益保障的其他相关建议。
在当今社会,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在新就业形态下辛勤工作,这其中包括网约车司机、快递员以及外卖小哥等。李唯一的调查发现,为了增加收入,大部分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每天的工作时长都超过了10个小时,更有甚者,其工作时长达到了13 - 14个小时。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常委、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严可仕注意到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方面存在的难题。他发现,随着平台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变得日益激烈,针对这些劳动者的罚款名目繁多,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劳动收入所得。
针对这一情况,严可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认为应该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以专章或者专项立法的形式,重点在劳动关系认定、最低工资、社会保险、职业伤害等方面做出详细的规定,从而实现从政策表达向法律概念的转化。
这里的图片为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常委、福建省委会主委,福建省政协副主席严可仕的受访者供图。
那么,立法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为什么如此迫切呢?严可仕在经过调研之后发现,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小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普遍存在劳动关系认定困难、行政管理手段有限、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等诸多问题。
严可仕表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已经成为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平台为了降低用工成本,经常采用加盟、代理、外包、信息撮合等方式来招募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这就使得法律关系变得复杂混乱,相关的权益保障往往不能适用于现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除了加快新业态劳动关系立法之外,又该如何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呢?
严可仕建议,要持续探索建立多方共担的职业伤害保障机制,自上而下地推动相关劳动标准与保障制度的落地实施。同时,要提升对平台算法价值权重赋值的监督能力,引导平台企业从盲目追求效率的“最严算法”向符合实际劳动安全与强度的“折中算法”转化。
本文总结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面临权益保障难题,如工作时长过长、罚款名目多等,严可仕代表提出以立法形式重点对劳动关系认定等方面作出规定的建议,还阐述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存在劳动关系认定难等问题,以及在加强权益保障方面除立法之外的其他建议,包括建立职业伤害保障机制和监督平台算法等内容。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