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签署本科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这一事件。介绍了双方领导对于此次合作的看法以及合作的目标、内容等相关情况,包括共同培养智慧法学拔尖创新人才,在多方面进行探索与发展,以及共同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
近日,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从北京传来,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达成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合作——签署本科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旨在共同培养智慧法学拔尖创新人才。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对此次合作寄予厚望。他表示,这一合作将使双方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深入推动“法工融合、文工交叉”的实践。在当今时代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这无疑是一项充满创新精神的举措,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行动。他希望通过聚焦提升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能力,构建起跨学科的课程体系,整合师资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完善评价与激励机制等一系列手段,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而且要围绕智慧法学创新持续努力,在智慧法学领域不断探索学术创新、学科建设、实践应用以及平台搭建等工作,从而推进智慧法学的体系化发展。同时,创新社会服务模式,增强人才的国际竞争力,为社会治理、国家安全、涉外法治等多个重要领域提供“法治+科技”的双重保障。在签约仪式现场(如图所示,图片由中国政法大学提供),这一庄重的时刻被记录下来。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续梅也表达了对此次合作的重视。她提到,北邮高度重视教育的数字化转型,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为教育教学改革赋能,在数智赋能教育方面进行了诸多积极探索,这些成果为落实两校的协议内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人工智能法治人才的需求缺口必然会进一步扩大。所以,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法学的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两校的合作可谓是正当时。她希望双方能够围绕人工智能、计算机、大数据、网络安全等前沿科技在法治领域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强化优势资源的互补,加深教研方面的互联互通,完善双向交流机制,不断提升培养“懂法律、通技术”复合型人才的自主能力水平,携手打造“智慧法学”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改革的标杆,共同开辟行业特色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最后,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和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代表两校签署了本科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内容,双方将深入合作,共同探索“法工融合、文工交叉”的人才培养新模式,致力于培养出那些既具备扎实法学理论功底和优秀实践能力,又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熟悉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
本文总结了中国政法大学与北京邮电大学签署本科人才培养合作协议这一事件。详细阐述了双方对于此次合作的期望,包括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智慧法学体系化发展、提升复合型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开辟新的人才培养路径等多方面内容,此次合作对于智慧法学人才的培养以及相关领域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