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对曼联3 - 2击败伊普斯维奇这场比赛进行深入剖析,包括球队的战术安排、球员表现以及目前球队在攻防两端存在的问题,同时对这套战术体系面对强队时的表现提出疑问。
曼联在与伊普斯维奇的比赛中以3 - 2获胜,但球队却延续了近5场比赛不稳定的表现。在这5场比赛里,曼联始终未能实现零封,而这场比赛更是因为自身失误导致了2个失球。曼联如今的表现呈现出一种奇特的模式,当进攻难以打开局面时,后场就会出现失误;而令人担忧的是,即便前场成功打开局面,后场也可能出现失误送分。
现任教练阿莫林似乎带有滕哈赫时期的玄学色彩。就像之前在与埃弗顿2 - 2战平的比赛中,曼联在最后20分钟打进2球,而在与伊普斯维奇的比赛中就延续了当时的战术和首发阵容。这种战术延续性到底是对球队的一种稳定策略,还是缺乏灵活性的表现,值得深思。
在比赛阵容上,霍伊伦、齐尔克泽、B费和马奎尔在中轴线上排列。B费成为后场发牌的核心人物,齐尔克泽则承担着前场串联进攻的关键任务。霍伊伦在前场对中后卫形成压迫,为齐尔克泽创造出在两线之间拿球的机会,而马奎尔在B费身后提供保护。这样的安排减少了齐尔克泽和马奎尔的跑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他们的不足之处。
曼联构建了左路的加纳乔、多尔古和约罗的进攻三人组,右路则安排乌加特、达洛特和德里赫特来提供战术宽度和平衡。从这套阵容的布局来看,曼联的进攻重心明显向左路倾斜,无论是后场长传还是中场转移球,球都会向左路靠拢。
在左路,多尔古和加纳乔经常换位。他们在拿到球权后,努力杀到底线附近进行传中,即使传中不成功,也能制造角球;若无法杀到底线,他们就会通过盘带制造犯规,从而在左路获得定位球机会。事实上,曼联在上半场的2个进球都是由左路制造定位球机会转化而来的。
这套战术体系虽然有后场出球核心和前场串联核心,使得球队整体的进攻看起来更加流畅,球员职责也相对明确,减少了面对面传球失误和跑位重叠的情况。然而,这套体系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首先,B费单后腰的安排风险极高,因为齐尔克泽在中路的防守覆盖面积达不到要求,一旦对手发起快速冲击,B费所在的防线就会陷入危险境地,此时需要马奎尔时刻保持警惕,随时进行补位和上抢。
另外,曼联的边路防守也存在问题。球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约罗和德里赫特来解决边路问题,这就使得他们的体能面临较大考验。除非多尔古和达洛特的冲刺回防效率能够达到标准,否则曼联的边路很容易被对手形成2打1的局面,特别是多尔古和加纳乔所在的左路,毕竟这一侧的两名球员经常压上进攻。
无论如何,曼联能够拿下3分是一件好事。但人们不禁要问,这套战术体系在面对强队时,尤其是对手右路进攻强劲的球队时,将会有怎样的表现呢?这是曼联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总结了曼联在3 - 2击败伊普斯维奇比赛中的表现,分析了球队延续的不稳定状态,包括失球情况。阐述了教练战术的延续性,对球队中轴线球员的战术安排及作用进行解读,探讨了左右路进攻战术特点以及球队战术存在的问题,如B费单后腰的危险、边路防守对球员体能的依赖等,最后对这套战术面对强队时的表现提出疑问。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5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