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吹风会,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的相关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考量、2024年工作回顾、CPI涨幅预期目标的考虑、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方面的情况。
经济日报北京3月5日消息(记者马春阳),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3月5日举办了一场吹风会。在这个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沈丹阳,还有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政府工作报告里把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设定在5%左右。针对这个设定,沈丹阳指出,这一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外的各种形势以及诸多因素之后确定的,在需要和可能之间做到了兼顾。
沈丹阳表示,当前我国经济持续朝着回升向好的态势发展,并且这种态势还在不断地巩固和拓展。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积极且有利的条件,宏观经济政策以及各方面的政策举措都给予了强大的支撑。他还提到,“今年设定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这是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的,也符合经济发展的规律,是能够达成的。不过,要实现这个目标可绝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情,必须得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行。”
当经济日报的记者提问,要求进一步解读政府工作报告对2024年工作回顾的时候,沈丹阳用三个“明显”来回答。首先,经济明显回升向好。在去年的二三季度,我国的经济运行受到国内外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面临着相当大的下行压力。然而,在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作出果断的决策部署之后,国务院全力落实一揽子增量政策,这使得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速出现了回升。全年实现了5%的增长,经济总量达到了134.9万亿元,首次突破了130万亿元的大关。其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步伐明显加快。去年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中的排名上升到了第11位,在过去10年里,我国是全球创新力提升最为迅速的经济体。最后,民生保障和改善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在教育方面,提高了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标准,有将近2000万的学生从中受益。在社保方面,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平均提高了3%,并且向1100多万困难群众发放了一次性生活补助。
政府工作报告把今年CPI涨幅的预期目标设定在2%左右,这其中有什么考虑呢?陈昌盛介绍说,价格在市场经济里是基本的信号,就如同经济运行的“体温”一样,过高或者过低都是不好的。在当前我国物价下行压力比上涨压力更大的背景下,强化价格指标的导向作用,努力通过各种政策推动物价温和回升,这样既能够保障基本民生不会受到影响,同时也有利于提振市场的预期,促使企业增加投资,从而让老百姓有更多的就业和增收的机会,有利于改善国民经济的循环。
谈到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时候,陈昌盛表示,要重点打通那些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和堵点,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从而更好地畅通国内大循环。具体来说,在继续落实好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强化实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的基础上,今年的工作重点可以总结为“五统一、一破除”。所谓的“五统一”,就是要着力推进统一的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联通的市场设施、统一的要素资源市场、统一的商品服务市场、统一的市场监管。而“一破除”就是要进一步规范地方经济促进行为、招商引资行为,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真正破除地方保护。
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政府工作报告也推出了不少新的举措。沈丹阳介绍说,报告中的相关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以更大的力度稳定和扩大就业,强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抓好校园学生餐、平台外卖安全监管等方面。
“对于社会上关心的‘一老一小’问题,报告也提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沈丹阳介绍道,例如,针对老年人不同的服务需求,提出推进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强化失能老年人照护、加大老年助餐服务支持,并且对加强老年医学建设、完善无障碍适老化设施等提出了工作要求。报告还提出发放育儿补贴、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等措施,以此来加大生育支持力度,帮助减轻家庭的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本文总结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吹风会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内容,包括经济增长目标设定的依据、2024年工作回顾中的亮点、CPI涨幅目标考虑因素、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重点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诸多新举措等,全面展示了政府工作报告在经济、民生等多方面的规划和部署。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0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