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请就位3》开播后所展现出的现象,在这档综艺中,话题热度远远超过了演技本身。节目中充斥着整容拷问、情商批判、导师发飙等戏剧性场景。同时回顾了演技类综艺从最初以演技为核心到如今话题至上的变化过程,还提及其他类似综艺为追求流量而偏离初衷的情况,对演技类综艺未来发展的走向进行了思考。
“那能算表演吗?”近期,综艺《演员请就位3》一经上线开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相比演员的演技,率先冲上话题热搜榜的却是整容相关的质问、情商方面的批判、导师大发雷霆等情况。这些充满戏剧性的场景一个接一个,成功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也让这档综艺的热度迅速攀升至榜首。从“表演至上”演变成“骂声带来热度”,演技类综艺到底经历了怎样的改变呢?综艺节目又该如何坚守底线呢?
话题的热度远远盖过了演技的影响力。
“为什么大家都想当演员呢?演员难道是最低级的职业吗?难道所有人都要来分一杯羹?”多年之前,章子怡在综艺《我就是演员3》中的三连问,就像一把回旋镖,精准地指向了逐渐偏离正轨的演技类综艺。
早在《演员请就位3》开播之前,该节目就已经因为选手阵容、嘉宾选择等话题频繁登上热搜。在众多光鲜亮丽的标签下,如争议艺人、网红、歌手、模特、电商主播、唱跳偶像,真正的演员却寥寥无几。节目刚开始的时候,导师团队就抛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是否整过容?面对导师的质疑,仅有一位演员起身离席,承认自己有过整容经历。镜头扫过的时候,可以看到有些演员的脸因为整容过度而显得僵硬不自然,可他们仍然强硬地表示自己没有整容。紧接着,导师又继续追问:是否拒绝过剧本,甚至是大火的剧本?是否做过直播带货?是否有评分三分以下的作品?是否有能被记住的代表作?随着问题的难度不断增加,不少选手都露出了尴尬的神情,能够顺利应对这些问题的“幸存者”已经所剩无几。
接下来的初试阶段更是充满了荒诞和笑料。节目组打造了一个数千平米的全景式沉浸剧场,里面有民国街景、深宅大院、歌舞百乐门等不同风格的场地。他们把四十多位不同定位、年龄和性格的演员“空投”到这个剧场里,让演员们在仅仅20分钟的准备时间内,自己挑选衣服、确定妆容、设计表演内容,然后在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表演。陈凯歌和于佩尔、章子怡和吴镇宇分成两组导师,挑选自己心仪的演员。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演员要如何吸引导师的注意力呢?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呢?这本应该是对演员们在角色塑造、融入场景、沉浸式表演、临时创作编排等多方面能力的综合考验。然而实际情况却是,代高政表演“短剧风”的霸道军官时,莫名其妙地向章子怡下跪;刘梓晨表演《长相思》里的相柳时,“自尽”的桥段重复演了两三遍,在声音、台词、形体和表情等方面没有一项是合格的;许佳琪表演“晒太阳的猫”,看得吴镇宇皱起了眉头;张嘉元表演叛逆小孩,没几秒钟就演不下去了,然后夺门而出,一头扎进菜筐里;杨子的表演更是“重量级”的,他油滑轻浮的表演让导师于佩尔连连后退,还紧紧裹住了衣领。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演员都是敷衍对待的。例如在第一期中,扮演患有脑瘫症的豆腐摊摊主的张百乔,仅仅通过几分钟的表演就刻画了一个失去母亲、自力更生的豆腐摊主形象,引得导师们纷纷驻足观看;宋伊人扮演的穷苦少女,不但能迅速接住章子怡“这字是买还是卖”的戏,还能通过台词给角色增添细节,她富有情感的表演也得到了导师和观众的认可。
演技类综艺想要突围,关键不在于制造更多的“闹剧”,而在于重新建立对表演的敬畏之心。然而,在这个热度至上、话题先行、流量明星泛滥的时代,演技似乎变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随着“杨子本色出演”“章子怡现场发飙”这些充满戏剧冲突的片段在网络上疯狂传播,观众的关注点已经偏离了演技本身,整个节目就好像陷入了一场只为制造话题和流量的狂欢之中。
观众已经开始产生审美疲劳了。
回顾竞演综艺的开端,2017年《演员的诞生》拉开了这类综艺的大幕。
由于观众长期忍受着糟糕演技的折磨,当时演技类综艺的初衷是回归演技本身,引导整个行业朝着风清气正的方向发展。演员们对经典剧目的精彩演绎,引发了全民对于演员行业和演技的热烈讨论,打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现象级”热潮。那些金句频出的导师点评,基于“审美通识”,目的是让大众了解表演的“欣赏门道”,观众也因此感受到了表演的魅力,重新认识了一批把“表演放在首位”的专业好演员。
但是8年之后的现在,“用争议换取流量”似乎已经成为了常态。能够出圈的戏剧片段很少,但是八卦话题却很多,例如金莎谈论姐弟恋、朱梓骁聊直播带货等等。比拼明星、编造噱头、炒作绯闻,为了吸引眼球甚至故意放大矛盾冲突,深陷“泛娱乐化”的泥潭无法自拔。李诚儒那句“如芒在背、如鲠在喉、如坐针毡”的点评,现在用来形容这种情况依然十分合适。
演技类综艺并非是“流量至上”的唯一例子。去年的婚姻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再见爱人4》为了追求极致的节目效果和更高的关注度,过度渲染和呈现嘉宾之间的矛盾冲突。以“熏鸡事件”为例,节目将矛盾点无限放大,通过特写镜头放大麦琳、葛夕与刘爽之间的表情,让观众直观地感受到嘉宾的情绪,后期剪辑也保留了激烈冲突的部分,以这种极具戏剧性的呈现方式来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从而引发社交媒体上的广泛讨论。这个节目原本的初衷是为观众提供一个探讨婚姻、增进大众对婚姻理解的优质平台,但是在热度的诱惑下,逐渐沦为了满足大众猎奇心理的娱乐秀场。
无论是演技类综艺的“吐槽狂欢”,还是情感观察类真人秀的“审判热潮”,其本质都是对流量的盲目追捧。
章子怡多年前的质问,如今听起来更像是一声无奈的叹息。当“黑红也是红”成为一种共识,当“辣眼睛”的表演成为流量密码,如果不能摒弃追逐流量的浮躁思维,不能回归“让值得被看见的演员被看见”的初心,观众可能会因为猎奇而短暂买单,但是这类综艺很可能会在流量的狂欢中耗尽生命力,最后只留下喧嚣过后的一片狼藉。
文章以《演员请就位3》为切入点,指出演技类综艺存在话题热度远超演技本身的现象。回顾了演技类综艺的发展历程,从最初以演技为核心到如今的话题先行、流量至上,还列举了其他综艺类似情况。指出这种为流量而偏离初衷的做法可能会让综艺在流量狂欢后失去生命力,呼吁综艺要回归初心,重拾对表演的敬畏。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5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