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文理学院牵头,人工智能为浙江文化遗产保护添翼,重磅!浙江成立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

本文聚焦于3月13日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的正式成立。介绍了该中心的组建情况、浙江的文化底蕴以及相关领导对中心工作的建议,还阐述了中心将在五大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以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科技创新。

在当今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正以势不可挡的姿态持续破圈,不断拓展其应用边界。而这一趋势,也为人工智能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全新的路径和手段。为了进一步加速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在3月13日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里,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正式在绍兴宣告成立。

绍兴文理学院牵头,人工智能为浙江文化遗产保护添翼,重磅!浙江成立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

3月13日,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绍兴文理学院供图)

该中心的组建阵容强大,由绍兴文理学院牵头,联合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单位共同组建。各方将发挥自身优势,携手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注入科技新动力。

浙江,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拥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完整的文脉谱系、闪亮的文化标识、丰硕的文艺成果,其文化产业也颇为发达。20多年来,在“八八战略”的指引下,历届浙江省委都将加强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面对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生态”,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杨建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他表示:“科技不仅改善人类的生活,同时也在改变文物和文化遗产。”该中心首先要把握好“创新”这两个字,“让人工智能赋能文物保护,这就是一项前沿的创新工作,所以创新,既要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

绍兴文理学院党委书记崔凤军介绍,该中心将立足人工智能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内在关联,在五大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通过这些研究,激活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创新力,积极推进文化遗产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建立文化遗产科技创新平台和大数据库。

据悉,五大领域研究涵盖多个方面。一是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AI技术开发,努力在“AI驱动的智能保护系统”上取得技术突破,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撑;二是将古城镇发展数字化、保护智能化、体验多元化相结合,开发建设“古城镇智慧平台系统”,让古城镇焕发出新的活力;三是运用数字技术保护和传承好浙东运河,让古老大运河在新时代展现新风貌;四是运用编年系的信息平台,动态展现浙江文化名人行迹,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浙江的文化名人;五是通过全新沉浸体验,实现智能交互技术与文化遗产交汇融合,促进浙江文旅融合发展。

3月13日浙江省人工智能赋能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成立,该中心由绍兴文理学院牵头联合多单位组建。浙江文化底蕴深厚,在“八八战略”指引下重视文化建设。相关领导强调创新,中心将在五大领域开展研究,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科技创新,促进文旅融合。本文总结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912.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14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4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