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带大家走进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截至2月16日其全球票房达到历史第11名的热度引入,探讨影片中的人物与现实中的文物之间的联系,展现传统文化与现代电影的巧妙融合。
截至2月16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票房数据已经攀升至全球历史第11名的高位。这一成绩相当耀眼,不少观众都被影片深深吸引,甚至打算二刷、三刷。在这部影片里,众多角色令人印象深刻。今天,我们就一同来探寻小哪吒的“文物朋友圈”。首先来看看一些相关的图片。影片中有很多元素都与现实中的文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石矶娘娘的铜镜,石矶娘娘一出场对着镜子臭美,活脱脱一个“资深宅女”,那句“魔镜魔镜告诉我,谁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女人?”让人忍俊不禁。她的那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也让不少网友感叹“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这个铜镜可大有来头,它的主要形象来源是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大量出现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也就是大家熟知的饕餮纹,周围还点缀着云雷纹。
再看太乙真人座下的莲台,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清顺治时期的铜鎏金嵌珠立像佛。那尊佛像工艺精湛,莲台部分精美绝伦,象征着纯洁与超脱。电影中的莲台巧妙借鉴了这一造型和文化内涵,成为了一个充满神秘力量的道具。
此外,还有一些与文物相关的收藏处等信息。像石矶娘娘铜镜相关的文物收藏于殷墟博物馆(图为殷墟博物馆),还可以点击下方链接跳转殷墟博物馆历史文章。太乙真人座下莲台相关文物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影片中的一些场景布局也充满文化内涵,例如影片中有一种布局构成了规整又神秘的中国传统院落式建筑群,从高空俯瞰就像一个巨大的八卦图,每一处建筑都在各自的卦象位置上各司其职,和谐共生,充满了古人对天地宇宙的理解和智慧。
《哪吒》系列电影不仅给我们带来了精彩绝伦的故事世界,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深刻致敬与创新传承。这场文物与文化之旅令人意犹未尽,让我们在欣赏电影的同时,更加珍惜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中华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成绩斐然,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道具、场景布局等都与现实中的文物有着紧密联系。这些联系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电影中的巧妙融入,让我们看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些文化遗产。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