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杜鲁门”号航母与货船相撞后的情况,包括航母损伤部位、损伤程度以及此次事件对航母部署计划的影响等多方面内容。
美国“杜鲁门”号航母与货船相撞这一事件,在沦为笑话之后,其伤情又有新的曝光。这一被视为全球最强航母之一的“杜鲁门”号,此次的损伤情况比预想的更为严重,至少有两处舰体被撞烂。
从照片可以看出,在近防系统的下方出现了裂缝。而且其右舷3号升降机一侧受损严重,外层的钢板已经被撞烂,甚至连内部结构都清晰可见。外观的护栏部分也发生了变形,这极有可能会影响到升降机的正常工作,要知道升降机如果不能正常运转,舰载机的运作效率必然会下降,这可是个大问题。此外,舰艉侧面由于受到连续的挤压,不仅管道被挤变形,舰体也有挤压开裂的痕迹,就像汽车剐蹭之后必须修复平整一样,后续的工作量肯定不小。
从目前所能看到的照片来分析,撞击是发生在外飘甲板的下方,所以航母甲板上舰载机的正常起降暂时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升降机损伤严重的话,极有可能会影响到舰载机的出动效率。舰体上出现挤压开裂的情况,在复杂海况下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不过目前航母的正常航行应该是不受影响的。可能是为了消除外界的顾虑,美军还对外发布了撞船之后“杜鲁门”号航母的活动情况,在地中海进行舰载机飞行训练,包括弹射起飞、阻拦着舰都拍了照片。从照片上看甲板确实没有问题,不过从舰载机起降中并不能看出出动效率是否有变化,而且拍照的角度是刻意选择的,没有针对受创的右舷。
“杜鲁门”号航母作为如此强大的航母,为什么会和商船相撞呢?而且从损伤情况来看还不轻。如果直接回港维修的话,原定部署红海的计划估计就要泡汤了,而且美国海军现在青黄不接,接下来还能派出哪艘航母来替代它呢?这确实让美军很纠结。实际上,这次撞船事件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是美国海军自认为是世界霸主,觉得航母在海上所有人都得让着他们,所以连AIS信号都没有打开,这就相当于在海上当隐形人,刻意制造了撞击的风险。
这一事件发生在2月12日深夜近12点,美国10万吨级的“杜鲁门”号航母在埃及塞得港附近,和5万吨级的“贝西克塔斯 - M”号货船相撞。幸运的是双方都没有沉没,只是皮外伤,但航母被货船撞伤这件事传出来确实很丢人,美军一度都不好意思对外公开照片。只是表示碰撞造成水线以上损坏,不过没有造成舰体进水,舰载机和船员也没有伤亡情况,重点是核反应堆也很安全。
然而,通过多前后两次照片的分析可以发现,实际情况比美军所说的要稍微严重一些。比如《玉渊谭天》根据公开资料进行了动画还原。当时“杜鲁门”号航母正准备进入苏伊士运河,“贝西克塔斯 - M”号货船则从运河中刚出来,双方处于对向航行姿态。由于美军极其不负责任,没有打开AIS信号处于“隐身”状态,刚通过运河的“贝西克塔斯 - M”号也没想到迎头就碰上航母。本来是以10节航速航行,但发现航母就在眼前立刻紧急减速,在撞上前一刻已经降到0.6节,不过5万吨级排水量想要在极短时间规避是非常难的。
货船右舷从航母右舷下方,两艘总计15万吨的大船直接挤压,钢板对钢板火花四溅。还好货船反应比较及时,否则两船应该是正面对头相撞,货船甲板虽然受损但也在可控范围。当然,民用货船和军用航母相比,谁的价值更高一目了然,关键还影响到实战部署,不是美军太不专业就是太自以为是,才导致最后发生这种低级事故。而且苏伊士运河是全球航运大通道,美军却没有当回事不负责任,万一出现核泄露那问题就严重了。
不过,军舰在设计阶段就被允许可以承受战斗损伤,然后继续执行作战任务。只要核动力和舰载机出动都正常,在低烈度作战环境下问题也不大,所以不清楚“杜鲁门”号接下来是返航修理,还是带伤坚持按计划部署。
本文总结了美国“杜鲁门”号航母与货船相撞后的损伤情况,包括舰体多处受损以及对升降机、舰载机出动效率等方面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此次事件原本可避免,是美军的傲慢态度导致事故发生。还探讨了航母后续是维修还是带伤部署的不确定性。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