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办的一场名为“隶变: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的互动沙龙,包括沙龙的现场情况、嘉宾分享、参与者体验等内容,展现隶书文化的魅力以及郑州与汉字文化的深厚渊源。
河南日报有记者名叫张体义。当提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时候,你会想到哪一种汉字字体呢?其实有着蚕头燕尾、劲健飘逸、雄浑恣肆这些典型特征的字体就和这句话有着某种联系。2月15日,在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一场非常有趣的互动沙龙拉开了帷幕,这场沙龙名为“隶变: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变革”。在这一期的“商都沙龙”中,特别邀请了郑州美术馆馆长、郑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罗鸣,他与沙龙的参与者们一同分享了“隶书”的来龙去脉,去解开“隶变”这一传奇背后的密码。
在活动还没开始的时候,现场就已经是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了。孩子们欢快地围坐在沙龙前排的沙发上,而后几排的桌椅也都坐满了人。一幅幅先秦时期的古隶图片被展示出来,这些图片中的隶书笔法,虽然在起源的时候略显生涩,但是却充满了活力。从有着“快剑长戟森相向”感觉的小篆,过渡到“崧高维岳古已云”的隶书,一份份简牍、一个个碑刻慢慢去掉了古文字的痕迹,留存下来的是隶书从先秦到秦汉,再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生动演变过程。没过多久,商都书吧的四周就聚集了一群被精彩分享吸引过来旁听的人。
在刚刚开始认识隶书之后,嘉宾罗鸣就拿起笔蘸了蘸墨,笔锋轻轻地触碰纸张,墨色缓缓地晕开,字迹一点一点地成型。在波磔之间,仿佛能够穿越到竹简帛书并行的年代。参与者们都围在四周,他们既为流传了千年的隶韵而感到震惊,又按捺不住内心想要尝试书写隶书的激动心情。之后,大家在嘉宾的指导下,纷纷开始模仿隶书的笔画。其中有一些是书法爱好者,他们写起来笔触如行云流水一般;还有一些是初学者,虽然下笔的时候略显生疏,但是态度却十分认真。郑州商城有着绵绵不断的文脉,它滋养了一批又一批热爱国粹的人,大家都沉浸在其中,享受着和千年前的书法大家心灵相通的美妙时刻。
隶书和其他书体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像三国时期的《天发神谶碑》,北魏的《嵩高灵庙碑》,还有汉代的《石门颂》,这些“跨界”融合的作品引发了现场参与者的热烈讨论。嘉宾罗鸣很巧妙地引导人们去观察字迹当中的细微之处,隶篆、隶楷、隶简,每一笔每一画都是汉字的沉淀,一撇一捺都展现出华夏的风华。
沙龙结束的时候,参与者们仍然觉得意犹未尽。市民宋先生兴奋地说道:“之前我对书法只是好奇,而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了解隶书并且体验书写的过程,非常高兴能够有这么好的机会,让我可以近距离地感受伟大的中华汉字。”他还希望以后能够成为“商都沙龙”的常客。
中华文字从甲骨文开始,历经篆隶之变,逐渐走向系统成熟,并且至今仍然散发着光彩。千年来,郑州一直与汉字相伴同行,见证着华夏文明的诞生和发展。在未来,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还会继续以本地丰富的历史素材和广阔的文化背景为依托,不断增强“天地之中”郑州的文化向心力,守护商城再次焕发光芒。
本文总结了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举办的“隶变”互动沙龙,从活动的开场、过程中的分享与体验、不同字体融合的探讨,到参与者的感受,最后阐述了郑州与汉字文化的关系以及未来博物院在文化传承方面的愿景。通过这场沙龙,展示了隶书文化的魅力和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