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急急如律令”等台词的翻译展开讨论。随着该电影即将全球上映,台词翻译成为网友热议焦点。先介绍了“急急如律令”的源头,接着探讨了之前《哪吒之魔童降世》海外上映版本中的翻译及其不足,还列举了网友提出的不同翻译方案,进而阐述文化负载词翻译需考虑作品通篇情况、文化特色与海外受众认知的平衡等多方面因素,并以《黑神话:悟空》为例说明有益的翻译策略,最后又回到《哪吒之魔童闹海》探讨“急急如律令”的翻译定位。
随着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即将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式上映,“急急如律令”等台词的翻译问题一下子成为了网友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在探讨这个翻译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急急如律令”的渊源。“急急如律令”最早能够追溯到汉代的公文用语。在那个时候,“如律令”或者“急急如律令”常常被用在公文的结尾部分,其传达出的是一种非常严肃的指令,那就是“必须立即执行命令,就如同法律一样是不可违抗的”。经过千百年的时间,随着道教文化不断地传播开来,“急急如律令”这个词也就变得广为人知了。回顾之前《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海外上映的时候,当时“急急如律令”被直接翻译成了“Be quick to obey my command”,这个翻译的意思是“快速听令”,从意思的准确性来讲是比较贴切的,但是却没有办法充分地体现出这个词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强烈的命令性以及作为咒语的神秘感觉。现在呢,有网友特别有创意,想出了“fast fast biu biu”这样的翻译,这个翻译充满了趣味性,而且很有节奏感。不过呢,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们觉得这个翻译虽然能够让国内的观众看到之后会心地一笑,可是对于海外的观众来说,很可能看完之后完全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还有网友建议,不妨直接采用音译的方式,将其译为“Ji Ji Ru Lyv Ling”,就像《狮子王》中的“Hakuna Matata(没有烦恼)”以及“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伏地魔的“阿瓦达索命”咒“Avada Kedavra”那样,通过文化输出的方式让英语观众逐渐接受这种原声咒语。其实这些关于翻译的思考都有各自的道理。但是在确定一个表述具体的翻译方法的时候,不能仅仅只关注局部的情况,而是要全面地考虑,要把作品整体的翻译情况都纳入考量范围之内,尤其要注重比例和平衡的问题。不管是“急急如律令”,还是“阿瓦达索命”咒,这些其实都是语言和文化紧密结合而产生的“文化负载词”。它们的身上蕴含着源语言中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历史、宗教、哲学等诸多丰富的元素。所以,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这些词是存在一定的理解门槛的。在进行翻译的时候,如果把这些文化负载词都转化成所有人都能轻易理解的“大白话”,那么受众在理解的时候确实是没有任何门槛了,可是这样做很容易就会把整个作品的文化特色给消解掉了。相反,如果为了保留文化风格的原汁原味,全部都采用直译、音译等方式,完全忽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那么海外的受众就会感到非常迷惑。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这种具有明显“高语境”特征的文化来说,这种情况尤其突出。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在《超越文化》一书中提到,文化是有高语境和低语境之分的。中国文化就具有典型的高语境特征,比如说内隐、含蓄,还包含各种各样的暗码信息等。当这种高语境的文化产品向外部传播的时候,特别是向低语境的地区传播的时候,如果不做好创造性转化的工作,就很有可能会出现“无法被解码”的尴尬局面。所以说,文化产品走向海外的时候,和每一个具体语句的翻译同样重要的是要考虑通篇的平衡问题,要兼顾海外受众的认知方式,同时也要保留一定的文化特质。在这方面,之前的《黑神话:悟空》等作品就做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有学者对这款游戏关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进行过研究,发现既有像将“七十二变”翻译为“72 Transformations”、把“金角大王”翻译为“Golden Horned King”这样的直译,也有将“天命人”翻译为“The Destined One”、把“太白金星”翻译为“Venus of the Morning”这样的意译,还有像“Jingu Bang”(金箍棒)、“Black Bear Guai”(黑熊精)等音译和创造性翻译。在这些翻译策略当中,兼顾文化传播语境的意译所占的比例其实是比较高的。通过这样的翻译策略,就能够让玩家在对绝大多数内容都能够顺畅理解的基础上,还保留了一定的陌生化属性。随着游戏的火爆出圈,很多玩家会逐渐对“孙悟空”这个中国文化形象产生认同感,然后就会有系统地去了解《西游记》这部名著,进而去了解儒家、道家等中国文化。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也有很多博主会纷纷上线,向粉丝们科普“金箍棒”“大闹天宫”等具有异质性词汇背后的故事。所以,文化出海作品当中,对一小部分表达进行直接音译或者创造性翻译,就好像是艺术创作当中的留白一样,能够为受众打开想象和探索的空间。但是就像《狮子王》当中不可能通篇都是“Hakuna Matata”这样的话语一样,这种留白的部分其实不宜过多,不然的话就会让受众完全不明白,出现“大脑一片空白”的情况。当出现这类表达的时候,主创者也可以通过故事讲述、背景交代、视觉辅助等手段,帮助受众跨越理解的门槛。再回到《哪吒之魔童闹海》这部电影,考虑到剧情当中有风火轮、混天绫、太乙真人、石矶娘娘等众多的文化负载词,对于“急急如律令”这个咒语,到底是采用直译、音译还是创造性翻译,可能要取决于如何对这句台词进行定位,是否要将其作为创作留白当中的“出彩之句”。
本文总结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中“急急如律令”台词翻译的讨论情况,指出文化负载词翻译需要权衡趣味、文化内涵、海外受众理解等多方面因素,既不能过度白话消解文化特色,也不能一味直译音译造成海外受众困惑,要像《黑神话:悟空》那样平衡多种翻译策略,同时提到了文化出海作品翻译留白需适度且要辅助受众理解,而对于“急急如律令”的翻译最终取决于其在作品中的定位。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8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