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运:见证“流动中国”的繁荣与变迁

2025年春运展开,讲述春运到半场时的情况,阐述其规模创历史新高的意义,回顾春运发展历程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变化对其的影响,还会提及春运中出行方式的变迁、团圆观念的转变等内容。

2025年春运:见证“流动中国”的繁荣与变迁

2025年春运首日,北京南站的候车大厅里人头攒动,旅客数量众多。这一画面被中国经济网记者郭文培记录了下来。

春运,这个充满特殊意义的时期,它承载着人们浓浓的乡愁,也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梦想。如今,为期40天的2025年春运已经过半程,部分人开始踏上返程之旅。今年有着特殊的意义,在实行春节8天长假、过境免签政策全面放宽、春节申遗成功之后迎来的首个春运,期间全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预计将达到90亿人次,同比增长约7%,这个规模可是要创历史新高的。春运期间如此旺盛的出行需求,它不仅仅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更展现出一个充满生机、活力四射的“流动中国”形象。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而“流动”无疑是当代中国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在世界历史上规模最为庞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伴随着返乡“民工潮”和“学生潮”而产生的春运,也已经走过了40多个年头。春运可不单单是每年一度的“人类最大规模的周期性迁徙”,它更是对社会治理能力的一场“大考”。一份优异的答卷背后,离不开我国日益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在春运刚刚开始的时候,我国的交通基础设施是短缺的,交通工具也比较落后,运输能力相当有限。那时候,绝大部分人的出行都得依靠营业性客运,而火车是最主要的出行交通工具。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改革不断深入,公路、水运、民航和铁路一起协同发力,逐渐构建起了多层次的出行体系。近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还有世界级的港口群、机场群,综合交通运输网的总里程已经超过600万公里,这为民众的出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在今年的春运期间,铁路、民航的客运量有望分别突破5.1亿人次和9000万人次,都将会创下历史新高。自驾出行则稳居主体地位,预计会达到72亿人次,这个数字大约占到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在高速公路车流量中,大约五分之一是新能源车。从曾经的绿皮车到如今的动车“陆地舰队”,从过去的“摩托大军”到现在自驾新能源汽车,从以前持介绍信购买机票到现在国产大飞机C919“上新”……几十年来春运发生的巨大变迁,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时代不断前进的步伐。

团圆,一直是春节永恒不变的主题。“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这种观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支撑起了春运庞大的客流量。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现在,春运早已不再仅仅是返乡过年的代名词,反向团圆、旅游春运等新的潮流逐渐兴起。今年春运期间,不少长辈来到孩子们工作的城市过年,冰雪游、避寒游、年俗游、文化游成为旅游热点。团圆的形式在岁月的流转中已经悄然发生了变化,只要家人能够在一起,不管在哪里都是团圆。

春运就如同一辆时光列车,它见证着国家发展的日新月异,也记录下无数家庭通过奋斗过上幸福生活的故事。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条件的改善、科技水平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春运的形式和过节的方式,但是团圆这一主题以及它的精神内核一直在延续,这种延续不断强化着中国人的身份认同、家庭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去追逐共同的梦想,在新征程上担当主角。(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邓浩)

2025年春运规模创历史新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从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到出行方式的变革,从团圆观念的转变到春运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等多方面进行阐述,体现出春运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8243.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2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