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人才发展环境展开讨论。阐述了在人才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成果创新保持耐心,如南方科技大学的人才培养成果等。同时也提到要加大对深圳人才政策的宣传,让人才成为深圳的“宣传大使”,进而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等多方面的内容。
深圳,这座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充当前沿先锋的城市,始终秉持着“来了就是深圳人,幸福不落一个人”这样极具包容性的态度,全力以赴地构建高水平的人才高地。那么,深圳的人才发展环境究竟达到了怎样的水平呢?又该如何进一步提升优化这一人才发展环境呢?这些问题成为了与会代表们关注的重中之重。
首先,在对待成果创新方面,要有足够的耐心。
深圳会定期举行高层次人才、院士座谈会。深圳市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姜虹指出:“不管是进行基础研究,还是人才培养工作,若想要取得革命性和颠覆性的科技成果,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必须对此抱有足够的耐心。”南方科技大学于2012年正式建校,发展至今,在人工智能人才方面,已经构建起了比较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布局也较为全面。姜虹表示,深圳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具备良好的基础,我们必须认识到其中的客观规律,从而保持足够的耐心。
例如,不久前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的团队发现了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这一发现是高温超导领域的重大突破。该团队的负责人陈卓昱,今年35岁,毕业于深圳中学高中部,后来被保送至清华大学。三年前,陈卓昱来到南方科技大学,在薛其坤院士的带领下,从零开始组建超导机理实验室,开展高温超导研究。
“这也是我们深圳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多年之后终于取得成果。”姜虹表示,科技创新存在着诸多空白领域,就像DeepSeek能够在人工智能领域脱颖而出一样,深圳也有机会在其他领域取得突破。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滚动完善“三个更加”人才政策体系,不拘泥于地域、不纠结于出身、不执着于所有、不限定于一格、竭尽全力地引进、培养、使用、协作和服务各类人才。
姜虹在肯定深圳人才培养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实际上,我们发现高层次人才,除了薪酬待遇之外,更加看重自己能否在这片土地上发挥作用、实现自身价值。”在姜虹看来,尊重人才不能仅仅给予物质方面的待遇,还应当多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人才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所以她建议深圳定期举行高层次人才、院士座谈会,多多聆听他们对于产业、科学研究的看法,从而增强高层次人才的获得感和成就感。
其次,要让人才成为深圳的“宣传大使”。
培育集聚“最强大脑”的创新创业环境。除了对人才保持耐心之外,加大对深圳人才政策的宣传推介力度,也成为了与会代表们共同的心声。深圳市人大代表、宝安中学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刘春景表示,要让每一位人才都成为深圳的宣传大使、人才大使,让全中国、全世界都能够听到深圳的声音,了解深圳爱才惜才的政策以及引才的决心,这样便能够汇聚大量人才共同建设和发展深圳。
2024年,深圳的常住人口增加了将近20万人,这一增量相较于2023年增长了55.4%,并且连续两年在《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中位居第一。目前,深圳拥有高层次人才2.62万人,留学回国人员22万人,技能人才406万人,各类人才总量达到700万人。有920名深圳学者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这些“硬数据”,充分彰显了深圳卓越的人才发展环境。
深圳市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提到,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是必经之路,要朝着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前进,培育能够集聚全球“最强大脑”的创新创业环境,引进一大批全球顶尖的人才,并且优化科技攻关机制、评价机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深圳市人大代表李继朝表示,深圳若要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迫切需要国际顶尖科技创新人才的助力,这既需要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也要为人才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此外,李继朝认为,科技创新是深圳的一面旗帜,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升级,从高层次人才到技能型人才,深圳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和务实的政策,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重新构建“人才引力公式”。
本文总结了深圳在人才发展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强调了对待人才成果创新要有耐心,像南方科技大学的例子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同时提出要重视人才政策宣传,让人才成为宣传大使,吸引更多人才。通过列举人口增量、各类人才数量等数据展示深圳人才发展环境的卓越,还阐述了代表们对于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相关建议。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