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描述于金明院士在正月初四这一天的忙碌工作情况,包括清晨整理会议资料,上午进行门诊看诊众多患者,以及结束门诊后又马不停蹄准备下午全院中层干部大会等,展现他的敬业精神。
正月初四的清晨7点,济南的大街小巷还被薄雾笼罩着。就在这个时候,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于金明已经出现在办公室之中了。他开始有条不紊地整理下午开会所需要的资料,新的一天就在这样紧张而有序的节奏下开启了。
墙上的时钟缓缓指向了8:25。于金明把手上的资料整理完毕后,马上起身朝着门诊的方向走去。他一边走一边说道:“上午门诊排了40号呢。年初二就开始工作,这已经成为我们的传统了。放假期间很多孩子会来帮老人问诊,如果我们不上班,这些患者该怎么办呢?只要患者有需求,我们就必须坚守岗位。”从他的话语中,能深刻感受到他对患者满满的责任感。
从院士办公室到院士门诊的这段路,67岁的于金明走得非常快。山东省肿瘤医院党(院)办公室主任王沙沙告诉记者:“这就是院长正常的步速。他平时坐诊的时间很长,走路也很多,还患有陈旧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毛病,所以我们在他坐诊中途都会提醒他起来活动一会儿。”
8点28分的时候,候诊大厅里已经有来自哈尔滨、铁岭、西安、临沂、滨州、德州、聊城、潍坊、烟台、菏泽、泰安、济宁、临沂等全国各地的20多位患者以及家属在等待着于金明的到来。每次院士门诊开启时,会诊室都会有其他医生按照网上挂号的顺序先去了解前来就诊患者的情况,把患者的基本情况、过往病史、携带的影像资料、诉求等汇总到“患者病情简历”上,然后再由医生带领患者与院士进行沟通。
“过年好呀!”随着于金明对第一位患者的拜年声响起,8点30分,春节期间的院士门诊诊室门准时开启了。来自哈尔滨的李想(化名)夫妇带着乳腺癌的病历,跨越了1500公里来到这里寻求质子治疗肿瘤的建议。李想夫妇表示:“于院长是国内放射肿瘤界第一位院士,我们对质子治疗比较看好,希望治疗效果能好一些。”于金明仔细看完病例后,朝着李想竖起了大拇指,说道:“身体恢复得不错,要是经济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做质子治疗,这种治疗方式相比传统放疗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小的副作用。”
在省肿瘤医院里,绝望与希望之间往往就只有一线之隔。而这看似简单的一线,是医护人员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与突破,更是他们对医学不断的追求与探究的成果。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流逝着。当时针指向11点30分的时候,最后一位患者推门而入……整整3个小时的门诊,40位患者,他面前的茶水纹丝未动,唯一的“补给”是半杯已经凉透的咖啡。于金明表示:“患者多等一分钟都是煎熬。”
送走最后一位患者后,于金明又马不停蹄地开始准备下午全院中层干部大会,他要在新的一年为全院干部“加油打气”,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履行自己的职责。
本文总结于金明院士在正月初四这天忙碌于医院工作,从清晨准备会议资料到上午紧张的门诊看诊,再到下午筹备干部大会,他始终将患者和医院事务放在首位,他的敬业态度体现了医护人员的高尚品质和责任感。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8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