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00后”助力非遗传承,古老技艺焕新活力

缙云仙都景区内鼎湖峰非遗市集的热闹景象。在这里,非遗作品和传统手工艺吸引众多游客。重点介绍了缙云女孩蒋港宁及其小伙伴向游客介绍手作非遗作品的情况,包括作品所运用的国家级非遗技艺。还讲述了蒋港宁等三位“00后”利用专业背景开办“黑石堡”艺术体验中心,通过多种方式降低门槛让顾客爱上非遗,以及他们制作年轻态作品参加各类活动,同时他们的非遗手作体验店也开业的故事。

本报缙云2月1日电 (记者 黄彦 通讯员 朱亮羽 县委报道组 汪峰立)2月1日这一天,缙云仙都景区内的鼎湖峰非遗市集热闹非凡。整个活动现场就像是一个非遗宝藏的展示地,琳琅满目的非遗作品和那些精湛得让人惊叹的传统手工艺,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众多游客停下脚步,沉浸其中,尽情地欣赏。

在热闹的集市上,有一位缙云女孩蒋港宁,她和自己的小伙伴忙得不亦乐乎。只见她们热情地向游客介绍着自己精心手作的非遗作品:“大家快来看呀,这是用大漆工艺制作而成的项链哦,非常独特呢。还有这个,这是用灯工玻璃烧出来的小蛇耳坠,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在蛇年佩戴是再合适不过啦!”游客李女士被吸引了过来,她一边认真地听着蒋港宁的介绍,一边饶有兴致地试戴这些精美的饰品。经过一番挑选,最终,一件晶莹剔透的、能够巧妙地缠绕在手指上的粉色小蛇玻璃戒指被她选中,付款后满心欢喜地带走了。

蒋港宁还耐心地介绍道:“制作这些玻璃饰品所运用到的灯工玻璃技艺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料器’的工艺分支呢。再看桌子上的这些漆饰,也用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漆器髹饰’技艺中的螺钿镶嵌、金银平脱等技法。”可以看到,玻璃制成的“蛇”样生肖饰品栩栩如生,仿佛赋予了蛇灵动的生命力;而大漆工艺制成的漆画、漆器、漆饰,虽然透着古朴的气息,却又不失灵动之感。

为了让古老而美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技艺能够被更多的年轻人所关注,在4个月之前,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漆艺术设计专业的蒋港宁、玻璃艺术设计专业的校友张光辉,以及他们的发小应知龙来到了缙云县壶镇镇的应氏四合院“落户”。这三位充满活力的“00后”凭借着自己的专业背景,开办了“黑石堡”艺术体验中心。在这里,他们开设了大漆制作、玻璃烧制、软陶雕塑等一系列丰富的线下课程。而且,他们通过一对一体验教学、设置大漆基础技法课程等非常贴心的办法来降低门槛,这样一来,哪怕是“零基础”的顾客也能够快速上手,从而爱上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原本古朴的百年老宅,也因为他们的努力而摇身一变,成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传播点。

春节期间的“黑石堡”格外热闹,即使到了深夜也依旧充满生机。除了那些前来体验的顾客,蒋港宁和张光辉还充分发挥自己所学到的技艺,精心制作了一批充满年轻态的作品。比如说,有盘曲为缙云的“云”字的玻璃小蛇杯垫,那精美的造型仿佛将缙云的特色融入其中;还有玻璃镶嵌的“葵花”,绚丽多彩,充满生机;加嵌金属的夹纻胎漆器,独特的工艺和设计让人眼前一亮。这些独特的作品被用于参加当下的非遗集市,以及缙云博物馆的非遗展览、讲座和工坊活动。

除了忙着参加各种活动之外,蒋港宁和张光辉的非遗手作体验店也在大年初一这天开业了。“如果集市上有顾客想要自己制作作品的话,我们就会把他引导到店里做手作,而且还能免费喝饮品哦。”从仙都景区入口处步行仅仅10分钟,就可以看到一间古色古香的店铺,在那里,游客们一边惬意地喝着咖啡,一边尽情地做着属于自己的非遗手作。

本文总结了缙云仙都景区非遗市集的繁荣景象,重点介绍了蒋港宁等“00后”年轻人在非遗传承方面的努力。他们通过在市集介绍作品、开办艺术体验中心、制作年轻态作品、开设非遗手作体验店等多种方式,让古老的非遗技艺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吸引更多人关注非遗,为非遗传承注入新活力。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7580.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2月2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2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