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说:历经千年演变,诠释真爱与人性

本文将深入探讨白蛇传说这一中国经典传说的发展历程,从其早期原型到逐渐定型,再到在不同艺术形式中的不断演变,展示这一传说丰富的内涵以及强大的生命力。

白蛇传说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在我国文化历史长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这个传说的故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经历了多种多样的演变与传播。基于此传说创作的《雷峰塔》更是成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从话本、弹词,再到剧本、小说,最后到戏剧和电影等各种艺术形式,像1926年的电影《义妖白蛇传》、1992年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1993年的电影《青蛇》以及2019年开始的动画电影《白蛇》三部曲,白蛇传说始终处于被改编、重塑、演绎、创新的过程之中,这充分彰显了我国经典传说的旺盛生命力和深厚内涵。

白蛇传说:历经千年演变,诠释真爱与人性

《白蛇:浮生》海报截图

白娘子最早的原型可追溯到唐传奇《博异志》中的《李黄》故事,也就是《白蛇记》。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蛇妖害人的情节。在元和二年(807年),陇西盐铁使李逊的侄子李黄遇到一位美若天仙的“白衣之姝”(白蛇)和她的姨娘“青服老女郎”(小青),在那里住了三日,回家没几天身体就化为水,仅剩下脑袋。当去寻找旧宅时,发现原来是空园,而且常常有巨白蛇在树下。这个故事主要是告诫男性不要接近女色,将女色比作老虎、毒蛇,认为女色不仅会毁掉一个人的前程,还会危及性命。不过,白蛇能化作美貌女子,且有一位身着青衣的女伴,这些元素在后来的《白蛇传》里得到了继承和发展。

《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提及天宝年间巨蛇水注洛城的事件。当时洛阳邙山出现了一条高丈余、长百尺的巨蛇,天竺高僧善无畏见到后表示:“这条巨蛇准备决水注洛城。”然后他施展法咒,几天后蛇就死了。但这件事缺乏可信度,先不说法咒是否真的有效,善无畏在开元二十三年就已经圆寂了,根本不可能在天宝年间去降伏巨蛇。然而,有研究者认为,天竺高僧降伏巨蛇,避免洛阳被淹的传说,或许为白蛇传说中白蛇水漫金山被法海收服提供了灵感。

宋元话本《清平山堂话本》里收录的《西湖三塔记》可算是白蛇传说最早的雏形之一。这个话本进一步丰富了白蛇传说的故事情节,此时的白蛇仍然是一个恶妖,但已经出现了几个新元素:西湖、清明节、和许仙名字读音相近的男主角奚宣赞,以及和法海镇妖角色相似的奚真人,还有镇压白蛇的石塔。南宋宫廷说书人的话本《双鱼扇坠》提到白蛇与青鱼修炼成精,与许宣相恋的故事,其中盗官银、开药铺等情节都与后来定型的白蛇传说相似。

白蛇传说:历经千年演变,诠释真爱与人性

雷峰塔。图片来源浙江省政府官网

到了明代,《万历钱塘县志》有“雷峰塔相传镇青鱼、白蛇之妖”的记载。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收录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使得白蛇传说正式定型。在这个故事里,许宣的姐姐、姐夫等配角也登场了,并且已经有了清明船上相遇、借伞定情、窃官银、开药店、收钵内、镇塔下等情节桥段。整个故事融合了爱情、奇幻与教化元素,虽然最终还是免不了老套地警示世人不要被美色迷惑,但白蛇的形象已经从吃人的凶恶妖怪转变成渴望真爱、勇敢追求幸福的女性。白娘子虽然是妖,也引发了一些风波,但她身上更多的是俗世的人性。她偷官银是为了让许宣有钱办婚礼,偷衣服物件、金珠白玉是为了把许宣打扮得光鲜亮丽去出门参会,还帮助许宣开药店,许宣被发配到苏州、镇江,她也不离不弃,只愿“百年偕老”。做妖的白娘子“不曾杀生害命”,青青“不曾得一日欢娱”,反而是身为人类的许宣几次三番听从他人挑拨夫妻感情,请来道士、捉蛇先生、和尚对付白娘子。“和你数载夫妻,好没一些儿人情!”从妖的口中说出这样的话,颇具讽刺意味。

清代方成培的《雷峰塔》(乾隆三十六年刊行)进一步塑造了白蛇的形象,她已经完全没有妖气,简直就是一个完美善良的“活菩萨”,并且增加了很多新情节,像端午饮雄黄现原形、盗仙草救夫、水漫金山、生子中状元、许士麟塔前拜母、白蛇获赦修成正果等。在剧中,许宣是一个小市民形象,面对法海的“点悟”,他大骂白娘子为“妖怪”,不承担责任,只知道逃避。法海作为出家人,却不容许蛇妖这样的异类享受人类的生活,更不允许白娘子那纯洁真挚的情感在人间传播,他是造成白娘子爱情悲剧的罪魁祸首。小青则是一个忠肝义胆的角色,她刚强、有胆略,对许宣的薄情和法海的恶毒看得很清楚,但她一切以白娘子为中心,白娘子勇敢、坚贞追求爱情和幸福的形象离不开小青的辅助。

方成培的《雷峰塔》影响深远,跨越了多个艺术领域。京剧大师梅兰芳在其经典剧目《断桥》中特意吸收了方本的精华。田汉编写的《白蛇传》实际上是对方本的精炼和再创造。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台湾制作的电视连续剧《新白娘子传奇》以玉山主人的《雷峰塔传奇》(嘉庆十一年刻本)和梦花馆主的《前后白蛇全传》(民国上海广益书局印本)为蓝本进行改编,但也深受方成培《雷峰塔》的启发,不仅故事框架没有脱离该书,还保留了不少对白与唱词。香港电影《青蛇》同样沿袭了方本的故事脉络。

白蛇传说:历经千年演变,诠释真爱与人性

《新白娘子传奇》官方剧照

《新白娘子传奇》借助电视转播和网络改编,让白蛇传说在当代变得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白素贞这个名字最早出现在清代的苏州弹词《义妖传》(嘉庆十四年刊本)中。在此之前,白蛇传说中的白娘子(或白娘娘)并没有具体的名字。《雷峰塔》中称白云仙姑、白娘娘,《雷峰塔奇传》中称白珍娘,但这个名字没有广泛流传。《前后白蛇全传》沿用了白素贞这个名字。现在我们都知道“青城山下白素贞”,不过在《雷峰塔》《义妖传》《前后白蛇全传》中,白娘子是在峨眉山修炼,在《雷峰塔传奇》中修炼地变成了青城山。《新白娘子传奇》中关于白蛇修炼地峨眉山和青城山都有提及,并没有解决这一矛盾,不过一首《青城山下白素贞》的歌曲倒是让观众印象深刻。

许仙的名字,在更早的《西湖三塔记》中作奚宣赞,流传中又被称作希宣赞、奚宣,在《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和《雷峰塔》中作许宣,奚和许、宣和仙都是读音相近的字,经过不断的转化和演变,在《雷峰塔传奇》《义妖传》《前后白蛇全传》等作品中确定为许仙(字汉文)。许仕林的名字,在《雷峰塔》中作许士麟,在稍晚的《雷峰塔传奇》和《前后白蛇全传》中则为许梦蛟,不过《新白娘子传奇》让许仕林这个名字流传得更广。我们熟知的李公甫、许娇容、李碧莲、保安堂这些名字都出自《雷峰塔传奇》,胡媚娘、青蛙精、蜈蚣精等则出自《前后白蛇全传》。

从女色吃人到义妖追爱,白蛇传说不仅仅是一个爱情故事,更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之作,承载着人们对真爱、勇气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人性解放的渴望。通过持续的传承与创新,白蛇传说在未来的岁月里将继续闪耀新的光彩。

白蛇传说:历经千年演变,诠释真爱与人性

白蛇传说起源于唐传奇,历经宋元话本、明代定型、清代进一步发展等阶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版本和演绎。其故事元素不断丰富,人物形象也不断演变,从最初的蛇妖害人到后来的义妖追爱。这一传说在多种艺术形式中传承创新,从话本、小说到戏剧、电影、电视剧等,反映了中华文化经典传说的强大生命力和丰富内涵,承载着人们对真爱、勇气、幸福和人性解放的追求。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6798.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2月1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