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地方,临洮人李冬虽在成都定居,但每年过年都会回老家。文章通过讲述李冬儿时杀年猪的场景,引出了临洮特色美食炒血饼的制作过程以及其背后蕴含的思乡之情。
临洮,古名狄道,坐落于甘肃中部、定西西部,是黄河古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有着“彩陶之乡”的美誉。声名远扬的马家窑文化、寺洼文化、辛店文化都是因在此地首先被发现而得名。洮河,作为黄河上游第二大支流以及右岸最大的支流,也是临洮名字的由来。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曾经的千年古城狄道,今日的洮河明珠临洮”。李冬是土生土长的临洮人,现定居于成都,不过每年春节,他都会与爱人踏上归乡之旅,与父母团聚。在李冬的记忆里,小时候家境并不富裕,唯有过年时,家里的肉才会多些。和东北地区的习俗相似,他家也会杀年猪,为一年的辛勤劳作画上圆满的句号。进入腊月,乡村里的年味就越来越浓了,而杀年猪堪称这浓浓年味中最热闹的部分。天还没完全亮,猪圈周围就已经围满了人。大人们撸起袖子,眼神里满是干练和果敢;孩子们则在一旁欢快地蹦跳着,脸上抑制不住地好奇与期待。经过十几分钟的忙碌,年猪被宰杀。随后,人们开始烧一大锅热水,把滚烫的热水浇在猪身上,再用铁刮子仔细地刮猪毛。热水升腾起的雾气弥漫开来,让人的身影都变得模糊了。据李冬回忆,猪肉分割完后,旁边的妇女们早就准备好了大案板,把取下的猪肉整齐地摆放好。孩子们围在案板旁,望着一块块新鲜的猪肉,馋得口水直流,还纷纷猜测着晚上能吃到什么样的美味杀猪菜。在李冬的记忆中,“炒血饼”是春节的代表性味道之一。猪肉虽然偶尔能吃到,但炒血饼不同,因为需要新鲜的猪血做原料,所以一般只有春节才能吃到。杀年猪时收集的新鲜猪血,与适量的面粉、调料充分混合。面粉的加入让猪血从液体逐渐变得浓稠,就像赋予了它新的生命。调料是关键,花椒粉、小茴香粉等巧妙搭配,让血饼充满浓郁的香味。将和好的面糊倒入预热好的平底锅,斑驳的锅底被红色的面糊包裹,几分钟后,一张暗红色的血饼就做好了,质地紧实,热气腾腾。李冬的母亲最擅长做炒血饼。她把年猪分割好的五花肉切成片,放入锅中翻炒,一片片五花肉中的猪油被炒出来,五花肉变得焦香酥脆。这时,把葱花、青椒、红椒、蒜苗倒入锅中翻炒,炒出香味后,再把切好的血饼和酸菜倒入。裹着葱香的血饼在锅中不停翻动,这些色彩鲜艳的配菜让炒血饼更具视觉诱惑,加入生抽、盐、味精等调味品后就可以出锅了。出锅后的临洮炒血饼色泽诱人,咬一口,血饼口感紧实有嚼劲,酸菜的酸爽与青椒、红椒的鲜辣在口中交融,层次丰富,让人回味无穷。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虽然每年都回家,但杀年猪的场景却不复存在了。每次回家,母亲必定会做炒血饼,在李冬看来,炒血饼不再仅仅是一盘菜,而是他对家乡的思念,更代表着他那逝去的儿时欢乐时光。
临洮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临洮人李冬的过年回家团聚经历引出儿时杀年猪的习俗,详细描述了杀年猪的场景,重点讲述了特色美食炒血饼的制作过程和独特风味,最后阐述了炒血饼在现代生活中对于李冬来说所代表的思乡和对儿时的怀念之情。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