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上合示范区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介绍了4月3日三辆满载货物的TIR国际运输车辆启程前往莫斯科的情况,阐述了TIR运输的优势、上合示范区TIR运输的发展成果以及未来的规划和目标。
在4月3日这一天,我们见证了一个重要的运输事件。三辆TIR国际运输车辆,满满当当地装载着无纺布、花岗岩等各类货物,在上合示范区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报关、验收等一系列通关环节。随后,它们正式踏上了前往遥远的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征程。这一路途长达1万多公里,但预计仅需7天时间,货物就能顺利抵达客商手中。
今年以来,上合示范区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车辆不间断地发车。一辆辆TIR运输车辆从这里出发,驶向世界各地,不断点亮着“送达地图”。据统计,在一季度,上合示范区发运TIR国际运输车辆达到了80车次,总货值超过5400万元,总发载量为1183吨。值得一提的是,TIR中国车辆发运量在全国位居首位。
TIR,也就是《国际公路运输公约》。TIR系统是基于联合国公约建立的,在国际跨境货物运输领域是一个全球性的海关便利通关系统。它具有显著的优势,在运输过程中全程无需倒装和卸货,通关手续便捷,运输周转速度快。其运输成本大约只是空运的四分之一,对于10000公里的跨境运输,时长能够缩短至7 - 10天。目前,TIR共有77个缔约国,TIR运输已然成为全球经济脉络中一条高效畅达的“高速通道”。
传化上合(青岛)国际经贸有限公司招商运营总监梁天潇介绍说:“以我们此次发运的货物为例,客户对货物运输时效性要求非常高。以往采用班列方式运输,要凑齐一辆几十节货柜的班列并运出国门,差不多需要近1个月的时间,而选择空运的话,成本又过高。现在采用TIR模式,只要凑齐一车货就能马上发车,到俄罗斯仅仅需要7天,而且还可以实现‘门到门’‘点对点’的快递式运输,这极大地降低了货损风险,同时也提高了运输效率。”
自2023年9月开展TIR国际运输以来,上合示范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成功开通了中俄、中吉乌、中哈等4条TIR国际道路线路,初步形成了国际公路运输区域枢纽。累计发运TIR国际运输车辆372车次,总货值超过2.55亿元,总发载量超过4600吨,运输品类多达40类,其中包括食品、机械、电子设备等高附加值货物,服务的进出口企业超过1000家。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借助TIR运输实现了降本增效,进一步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梁天潇表示:“今年,我们计划在提高现有线路运营效率的同时,继续探索开通1 - 2条至上合组织国家的TIR国际道路运输定班专线,力争全年开行量突破300车次,货运量突破6500吨。”同时,还将加强与跨境电商、冷链物流、制造业等产业的协同合作,推动“TIR+”模式的深度应用,力争实现TIR运输的货物量占跨境电商出口货物量的20%以上。
上合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一部部长臧元奇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发挥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上合示范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平台优势,加密联动口岸节点城市,深化支点联通、政策叠加、要素互融,打造完善‘通道+枢纽+网络’生态体系,不断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同时,为‘丝路电商’搭建出口新通道,不断放大‘丝路电商’综服基地作用,丰富外贸及跨境电商场景,助力更多中国品牌‘走出去’,引进外国特色商品丰富消费品类。”
本文介绍了上合示范区TIR国际道路运输集结中心的运输情况,凸显了TIR运输通关便捷、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上合示范区自开展TIR运输以来成果显著,形成区域枢纽,助力“中国制造”提升竞争力。未来,上合示范区有明确的发展规划,将进一步完善运输体系,提高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推动更多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50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