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二月申城老小区的环境,讲述了隔壁阿爹和他的棋搭子“阿胡子”在小区“狭管”处下棋的情景,回忆了作者孩童时代在一旁看棋的经历,以及两位老人下棋时的风格和互动,最后作者感慨时光流逝,残木棋盘和玻璃棋子带来的专注与恬静难以找回,引发了对人生“一手棋”的思考。
农历二月,申城依旧带着几分寒意,尤其是太阳西沉之后,老小区里两幢楼间距狭窄,形成了独特的“狭管效应”。呼啸的北风好似一群调皮的孩子,在这狭窄的空间里欢快地聚会,发出“呼呼”的声响。路过这里的人,不得不缩着脖子,把自己裹得紧紧的,就像一只只受惊的乌龟。不过,人只有在成年之后,才会意识到这样的空间并不是适合户外活动的理想之地。在那懵懂无知、只知道尽情玩耍的孩童时代,我们可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和我们一样对这寒冷的“狭管”空间毫无畏惧之感的,还有隔壁的阿爹和他的棋搭子——“阿胡子”。阿爹姓许,六十多岁的时候,他遭遇了人生的不幸,老伴离他而去,成了鳏夫。虽然他有一对可爱的孙子孙女,但平日里他总是一个人居住。也许是因为太喜欢孩子了,他把我也当成了自己的亲孙子一样看待,对我关怀备至。
那个时候,在小区里很难看到一辆轿车的影子。孩子们放学回到家,这狭窄的“狭管”地带就成了我们的嬉闹天堂。通常情况下,隔壁楼杰杰的爸爸会充当我们的教练,带着一群孩子追着足球满世界乱跑。好在我们这些孩子的球技实在是不怎么样,所以隔壁阿爹和阿胡子摆在天井里已经下到中盘的棋局不用挪动位置。哪怕外面寒风凛冽,他们依旧可以在那黑白相间的世界里杀得昏天黑地,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阿胡子下棋的风格就像是一个勇猛的战士,擅长近身肉搏,每一步棋都充满了攻击性。而隔壁阿爹则是一个讲究策略的学理派,他行棋方正,每一步都深思熟虑。他们两人的风格截然不同,但却恰好凑成了一对绝妙的组合,就像《三国演义》里的卧龙凤雏一样,彼此棋逢对手,惺惺相惜。
现在回想起来,以我如今的围棋水平判断,他们两人最多只能算是业余K级选手,连段位都达不到。但在孩童时代,我们可没有像张无忌那样的主角光环(当然现在也没有),没办法练成绝世神功之后再来围观他们下棋,然后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批评意见。所以,我踢完球之后,身上裹着一身臭汗,就呆呆地坐在水泥墩子上,看着两个老头各自裹着一件绿色的臃肿军大衣,你一言我一语,不仅在棋局里比拼胜负,还在口头上争个高下。直到妈妈一脸愠色地下楼来把我拎回家,我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他们都可以算是我的围棋启蒙老师。可惜的是,虽然我们常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毕竟师傅的水平有限,作为徒弟的我们是不可能靠围棋来谋生的。
“老许啊,下棋就和人生一样,能看多远才是真正的水平。师傅再教你一招。”这是阿胡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说完之后,他就会神气活现地用拇指和食指捏起那简陋的玻璃棋子,轻轻地落在隔壁阿爹老许怎么也想不到的地方。
“你这又是什么奇怪的形状?”隔壁阿爹嘴上虽然强硬,但实际上他却不知道该如何拆解阿胡子这一招,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局势变得越来越不利,急得整个脸都涨得通红。
不过,隔壁阿爹也有他的高光时刻。
比如说,阿胡子下棋有时候会下出一些“无理棋”。这可能并不是他故意的,毕竟他没有经过正规的训练,根本不知道正规的棋形应该是什么样的。再加上下棋下得太投入了,大脑一时反应不过来,老眼昏花,一招不慎也是常有的事情。也许人和人之间真的有心灵感应,阿胡子的手刚刚离开棋子,他就意识到不妙了,想要悔棋已经来不及了,隔壁阿爹早已用手重重地按住了他刚落下的棋子。
“我一直和你说,要下本手、本手。下棋就和做人一样,要本分、本分。”觅得战机的隔壁阿爹,先是在嘴上狠狠地揶揄了阿胡子一番,挣回了场子,然后就低下头陷入了沉思。他的手指在棋盘上来回比划着,嘴里还嘟囔着:“差不起的。人生有时候差不起这一手棋的。”他想得时间久了,抬头正好和我四目相对,就会笑着摸摸我的头,又重复嘟囔一句。
他用食指和中指夹起棋子的姿势非常优雅。听他说,这是他年轻时候看川端康成的《名人》,照着里面的描述自己琢磨出来的。“啪”的一声,他重重地把棋子拍在不到半厘米厚的残木做成的棋盘上。可惜的是,这原本应该确立胜势的一手棋下完之后,最后的结果还是胜负各半。
这让我从小到大都想不明白,人生究竟是差得起,还是差不起那一手棋。
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我早已经买了上好的榧木棋盘和玛瑙云子,可是很多时候,它们都只是静静地放在角落里,上面积满了灰尘。我怎么也找不回当年隔壁阿爹那残木棋盘和破玻璃棋子带给我的那份专注、那份恬静。
这时我才明白,时光就像一把无情的刻刀,已经把那些旧事褪成了黑白的剪影。但那残木棋盘和粗粝的玻璃子,却可能比那些精工制作的棋具更接近围棋的真谛。人生差不起的那一手棋,或许正是那带着一股汗酸味道的少年回眸,是感受北风掠过端坐在天井里的隔壁阿爹时,那轻轻荡起的回响。
本文通过回忆申城老小区里隔壁阿爹和阿胡子下棋的往事,展现了孩童时代的纯真和对围棋的热爱。随着时光流逝,曾经的残木棋盘和玻璃棋子已被精致棋具取代,但那份专注与恬静却难以找回,引发了作者对人生中关键“一手棋”的思考,强调了过去岁月和简单事物中蕴含的珍贵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