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于河南省郑州市对黄帝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详细介绍了郑州作为黄帝文化发源地的深厚历史渊源,通过专家观点及考古发现证实其重要地位;阐述了郑州丰富的黄帝文化遗迹遗存;还讲述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影响力、仪程规制以及相关活动对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推动作用。
黄帝,这位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闪耀在华夏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他是“最早中国”的缔造者,也是中华文明的伟大奠基者。而在河南省郑州市,黄帝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承载着民族的智慧与历史的厚重。
瞧,那便是黄帝故里祠,它静静地伫立着,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每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都会吸引着无数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目光。现场那庄严肃穆的氛围,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近年来,郑州市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深入挖掘黄帝文化的精神内涵,不仅激活了其精髓,还为其赋予了崭新的时代意义。充分发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这一重要文化品牌的独特作用,守正创新地办好每一届拜祖大典,加强对黄帝文化的研究,生动地讲好新时代的“黄帝故事”,让黄帝文化、黄河文化、中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深耕黄帝文化发源地丰富史料
河南,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郑州则是黄帝文化资源的富集之地。其下辖的新郑市,更是意义非凡,这里既是黄帝的出生地,也是他长期活动和建邦立国的地方。
翻开历代文献,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关于黄帝的记载。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生于轩辕之丘,建都于有熊。两千多年来,众多历史文献都明确指出,少典是有熊国君,而有熊就是如今的河南省新郑市,这一说法可谓是史无二说。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指出:“关于黄帝故里的具体位置,学术界和地方史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的观点。但从郑州的考古发现来看,郑州成为黄帝故里的可能性和优势十分明显。尤其是郑州发现的仰韶文化大型聚落,以及规划和工艺都极为先进的城市,从国家文明起源的角度来看,郑州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高度契合。”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先秦史学会会长宫长为也表示:“前人早就明确指出,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后迁至有熊。《史记集解》引谯周的话说,黄帝是‘有熊国君,少典之子也’。皇甫谧进一步阐释道:‘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故因以为名,又以为号。’由此可见,河南新郑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腹心之地,上可追溯到裴李岗文化,下可探寻郑韩故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基础上,接续开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有力地推动了黄帝文化研究,引领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迈向了新的台阶。”
挖掘黄帝文化遗迹遗存
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民俗学会原副会长陈勤建说:“在上古时期,黄帝一统各地诸侯,他的遗迹遍布四方。尤其是在‘邑于涿鹿之阿’所在地,也就是河南新郑、新密、中岳嵩山一带,黄帝的遗踪以及相关的传说和祭祀活动极为丰富。当地各个时代对黄帝的追忆,历经历代传承和创造,不断有新的发展。”
在河南省郑州市的范围内,留存着大量丰富的黄帝文化遗迹遗存,还流传着众多精彩的神话传说。经过考古和调查发现,郑州市境内集中分布着160余处黄帝文化遗迹遗存。无论是从古籍记载,还是民间传说来看,数量之多都令人惊叹。具茨山麓、溱洧河畔都是黄帝文化集中活动的区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黄帝文化景观地图。
在郑州市境内与黄帝文化相关的遗迹遗存中,有1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的数量在全国都是极为罕见的。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郑黄帝拜祖祭典,已经传承了数千年。早在汉代,新郑就有祭祀黄帝的文献记载,传承至今,已经演变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新郑轩辕庙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为郑州作为黄帝故里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大河村遗址、西山遗址、双槐树遗址等,从考古学的角度实证了郑州地区是轩辕黄帝出生建都之地。此外,还有众多的省级、市级、县级和未定级文化遗产,都为郑州作为黄帝故里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支撑。
从黄帝族的活动区域来看,以嵩山东麓为中心的有熊国是黄帝的起源和发迹地。郑州新郑、新密一带,见于文献记载的遗址就有有熊氏之墟、少典氏之国、轩辕丘等30多处,充分证明了这个地区是黄帝活动的重要区域。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二级研究员张新斌介绍:“2008年以来,北京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与新郑市对具茨山岩画进行了系统的调查。仅在新郑市12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就共发现10个地点,2000多幅岩画。具茨山岩画的发现,不仅填补了中原岩画的空白,还与黄帝文化史迹、上古的卦画符号以及文献中的上古史实相互印证,为揭示中国早期文明提供了新的资料,开辟了新的领域,打开了新的思路。”
推动黄帝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上午9:50,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都会在新郑黄帝故里园区盛大举行,其主题为“同根同祖同源 和平和睦和谐”。如今,拜祖大典已经成为华人世界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标志性的文化名片,是传承弘扬黄帝文化的重要平台。黄帝故里也成为了公认的“全球华人拜祖圣地 中华儿女心灵故乡”。
拜祖大典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文化底蕴愈发深厚。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九项仪程规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九项仪程融合了官方与民间拜祖的传统,充分彰显了海内外中华儿女慎终追远、恭拜先祖的庄重恭敬之情。
大典现场,盛世礼炮鸣响21响,表达着对轩辕黄帝的崇敬;敬献花篮,体现了对拜祖大典以及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净手上香环节,来自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代表人士以香敬祖,传承着尚质贵朴、崇德报本的文化传统;共拜始祖时,在主司仪的主持下,现场全体人员面向轩辕黄帝像行三鞠躬礼,充分表达了对人文始祖的崇敬和追思之情;恭读拜文,多年来一直由重要嘉宾担任主拜人恭读《拜祖文》;高唱颂歌环节,拜祖大典的《黄帝颂》由朱海作词、张宏光作曲,海峡两岸和香港、澳门共同唱响,那悠扬的旋律令人动容,展现了海内外中华儿女颂歌缅怀始祖功绩、团结奋进新征程的精神风貌;乐舞敬拜,以汉代画像等为依据编排舞蹈表演,体现了对先祖功绩的感念、对黄帝的敬拜和民族精神传承的信心;祈福中华,通过祈福印章、祈福树、祈福牌等方式,由各界人士代表共同参与,祈福祖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天地人和,在典礼最后放飞和平鸽、气球,展现巨幅“天地人和”字样,充分表达了对黄帝的敬仰和对民族复兴、世界和平的美好祝愿。
此外,每年的拜祖大典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游客和各界群众到园区及其相关景区参观游览。河南省、郑州市将宣传推广拜祖大典、传承弘扬黄帝文化与研究梳理黄帝时期的文化遗迹遗存紧密结合起来,让文物“活”起来,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了解黄帝文化、黄河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今年2月7日,郑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指出,希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牢牢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的新方位新使命,充分用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重要宣传载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创新性表达,加快将郑州建设成为中华儿女的寻根之地、中华文明的朝圣之地、中华文化的体验之地、国学教育的实践之地、现代文明的创新创业创造之地。郑州市也将继续办好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持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围绕河南省郑州市对黄帝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展开。先阐述了黄帝文化的重要意义以及郑州在传承中的举措,接着从史料记载、遗迹遗存等方面证明郑州作为黄帝故里的深厚依据,然后详细介绍了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的影响力和仪程规制,最后提及郑州市将继续推动黄帝文化发展,助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