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计划新增通往中国上海的海运航线这一事件,进而阐述中拉之间立体式交通物流网络的构建情况,包括多种海、空交通运输航线的开通及其意义,并且深入分析了中拉海空路线多样化、互联互通水平不断提升背后的推动因素,最后探讨了中拉立体式交通物流网络构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未来合作的方向。
【外媒消息】据法新社报道,哥伦比亚方面有了新动作,那就是计划新开辟一条通往中国上海的海运航线。此消息由哥伦比亚贸易、工业和旅游部发布,这条航线的起始点为哥伦比亚的布埃纳文图拉港,途中会经由中国企业和秘鲁合建的钱凯港,然后跨越浩瀚的太平洋,最终抵达上海。这一航线的开辟无疑是哥伦比亚在对华贸易上的又一积极举措。
实际上,近年来,中拉之间的海、空交通运输航线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这就像是在中拉之间编织起了一张立体式的交通物流网络,大大提升了物流以及人员往来的速度。比如说,天津港一下子开通了3条直航拉美的新航线,这些航线覆盖了拉美地区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主要港口,这就像是为中拉贸易往来搭建起了海上的桥梁;中国南航开通了从深圳至墨西哥城的直航航班,单程仅仅需要16个小时,这大大缩短了两地之间的时空距离;“大连港—南美西”集装箱远洋航线也开始运营,这条航线连接着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家的主要港口,让货物运输更加便捷;尼加拉瓜和中国也开通了首条海运直航航线等,这一系列的航线就像一条条动脉,为中拉之间的贸易和交流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那么,中拉海空路线为何会如此多样化,互联互通水平又为何不断提升呢?这背后是有着多种推动因素的。
其一,中拉经贸关系一直在不断升温。长期以来,中拉在贸易上有着很强的互补性。就像拼图的两块,正好相互契合。近年来,拉美国家越发重视借助各种贸易协定来推动对华贸易。目前,中国已经和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分别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而且和萨尔瓦多、洪都拉斯等国正在积极推进自贸协定的谈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拉之间的贸易额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与此同时,中国对拉美国家的投资也是日益多元化,能源、矿产、基建、通信等领域都有涉及。随着贸易和投资合作的不断深入,中拉之间的物流运输和人员往来也越来越频繁,对加强互联互通的需求也就变得日益强烈起来。
其二,拉美国家想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来提升自身基建水平的意愿变得越来越强烈。基础设施建设可是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拉美国家逐渐意识到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的重要性,于是纷纷加快港口、机场、铁路、公路等的建设步伐,目的就是提升地区一体化和互联互通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国家得到了热烈的响应。秘鲁的钱凯港就是中秘共建“一带一路”的一个标志性成果,它就像一颗明珠,在促进中拉互联互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中拉立体式交通物流网络的构建,带来的好处可不少。它显著提高了中拉之间的客运和物流效率,就像给中拉之间的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装上了加速器。而且还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这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利好。同时,拉美国家可以借助相关交通网络的构建,让经济要素延伸到边缘地区,就像给那些边缘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激活当地的资源禀赋。例如,秘鲁钱凯港建成之后,当地城市和周边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它的一期工程就能为秘鲁带来每年45亿美元的收入,还能创造8000多个直接就业岗位。钱凯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综合多功能性的港口和工业节点,涵盖物流、工业区、服务和技术综合体以及住宅区,这就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大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外,拉美国家和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不仅仅推动了国内的互联互通,还促进了地区一体化的发展。部分拉美国家通过加强自己与区域外国家的互联互通,还吸引了周边国家加强与自己的联系,这样就进一步推动了拉美地区的一体化发展。就像秘鲁钱凯港建成之后,通过隧道与泛美公路相连,这一下子就极大地提高了周边国家对这个港口的兴趣。巴西、玻利维亚等国都把“两洋铁路”项目重新提上日程,希望能够打通本国与秘鲁钱凯港的连接通道,从而为自己的对外贸易助力。
展望未来,中拉在该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拉可以继续加强这方面的合作,进一步促进拉美国家国内、地区内和地区间的互联互通。特别是钱凯港开通运行之后,中国可以更深入地参与到南美地区的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中,吸引更多的南美国家参与到地区一体化建设中来,为拉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本文总结了哥伦比亚新辟上海航线这一事件,阐述了中拉立体式交通物流网络构建的现状、背后的推动因素以及带来的积极影响,包括提升物流和客运效率、促进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地区一体化等,最后对中拉未来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的合作进行了展望。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23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