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疾控发布4月健康风险,多病防控要点速看

重庆疾控在4月2日发布的健康风险提醒,指出四月因踏青和清明假期人员流动及聚会增多,易引发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详细介绍了手足口病、麻疹、百日咳、甲肝及食源性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相应的防护措施。

4月2日,重庆疾控发布了4月健康风险提醒。四月春暖花开,正是人们外出踏青游玩的好时节,而且恰逢清明假期,人员流动量增大,亲友之间的聚会也明显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大大增加。重庆疾控特别提醒广大市民,要注意防范手足口病、麻疹、百日咳、甲肝以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5岁及以下的儿童群体中,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为密切接触传播。患儿感染后,临床表现大多为发热,口腔黏膜会出现疱疹,同时手、足和臀部会出现斑丘疹、疱疹。大多数患儿病情较轻,具有自限性,一般能够自行恢复。然而,少数重症患儿的病情会快速恶化,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和多器官衰竭等严重情况,甚至会导致死亡。每年的4 - 6月是手足口病春夏季发病的高峰期,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的场所发生聚集性疫情的风险显著升高。

防护措施:

1、保持手卫生。良好的手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有效措施之一。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外出游玩归来后、进食前以及如厕后,都应及时清洁双手。

2、加强清洁消毒,保持环境通风。对于频繁接触的部位、日常用品以及儿童玩具,要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奶具、餐具等需要进行煮沸消毒;衣物、被褥要经常放在太阳下晾晒消毒。此外,密闭的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3、避免接触患儿。尽量避免与患儿拥抱、分享玩具、共用餐具、洗浴用品等,以防止交叉感染。

4、接种疫苗。接种EV - A71疫苗可以有效预防EV - 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建议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5岁以上儿童则不推荐接种。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为多见。它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该病的潜伏期通常为10 - 14天,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体温≥38℃),发热2 - 4天后会出现自耳后、面部开始,自上而下向全身扩展并可累及黏膜的红色斑丘疹,同时伴有流涕、喷嚏、咳嗽、流泪、畏光、结膜炎等症状。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肺炎、喉炎、中耳炎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孕妇、营养不良的儿童以及严重免疫缺陷者罹患麻疹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自2025年以来,我国部分省份麻疹报告病例数远超近年来同期水平,部分场所还出现了聚集性疫情,对群众健康构成了一定威胁。

防控措施:

1、接种麻疹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方式。适龄儿童需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在8月龄和18月龄各接种1剂麻腮风疫苗,未全程接种者应尽早补种。

2、减少前往医院、商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未接种疫苗的婴幼儿需要加强防护,例如佩戴口罩。

3、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避免用手接触口鼻;居家时要经常通风,保持环境清洁。

4、若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佩戴口罩就医。

百日咳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它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传染性极强。该病的病程较长,典型症状表现为持续2 - 3个月的咳嗽。人群普遍易感,其中无免疫史的婴幼儿发病风险更高。需要注意的是,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均不能诱导终身免疫,所以患者可再次感染,婴幼儿感染后危害较大。患儿年龄越小,出现并发症和重症的风险越高,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

防控措施:

1、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降低婴幼儿发生百日咳重症和死亡的风险。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适龄儿童应尽早、全程接种百白破疫苗,未全程接种的适龄儿童应尽早补种。

2、家长出现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在近距离接触照护婴幼儿时应科学佩戴口罩,以降低婴幼儿的感染风险。

3、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常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手肘或纸巾掩住口鼻,同时注意合理的作息和适当的体育锻炼。

甲肝

甲肝是一种由甲肝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细胞损伤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自觉不适、发热、乏力,以及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或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甲肝主要通过粪 - 口途径传播,例如摄入被污染的食物或水,日常生活接触也可能导致传播。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5 - 50天,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长期免疫力。近期,我国部分地区甲肝疫情较去年同期有所上升。

防护措施:

1、注意饮食卫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吃熟食、喝开水、勤洗手。食物一定要煮熟后再食用,一般情况下,100℃加热5分钟就可以使甲肝病毒失去活性。生吃瓜果要洗净,不生吃和半生吃毛蚶、蛤蜊等贝类食品。

2、注意手卫生。饭前便后、准备和加工食物前均应严格洗手,不要徒手直接接触即食食品。

3、接种疫苗。目前接种疫苗是有效预防甲肝的方法,甲肝疫苗包括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两大类。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由摄取食物而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具有感染性或中毒性的一类疾病。随着四月气温升高,细菌繁殖速度加快,食物容易腐烂变质,这就容易引发细菌性食源性疾病;而且春季雨水增多,植物生长茂盛,人们也容易误食毒蘑菇、有毒植物而引起食源性疾病。

防护措施:

1、食品要经充分烧熟煮透后再食用。在食品加工、贮存过程中,要重视生熟分开,避免生熟食混用砧板菜刀,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每餐按需备餐,尽量不剩饭菜,如果有剩饭菜,冰箱保存时要注意加盖储存,避免生熟食品直接或间接接触,食用前要充分加热。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食材,确保食材的新鲜、清洁、安全、无害;在外就餐时,要选择证照齐全、环境整洁的餐厅;不购买无资质的食品。

3、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不吃野味,不吃野生蘑菇,不吃有毒植物,不吃生食,不吃感官异常的食品,饭前便后、加工食品前等要洗手。

本文围绕重庆疾控4月发布的健康风险提醒展开,介绍了因四月人员流动和聚会增多易引发的多种传染病,包括手足口病、麻疹、百日咳、甲肝和食源性疾病,详细说明了各类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旨在提醒市民在这个时期做好疾病预防工作,保障自身健康。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9651.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4月3日
下一篇 2025年4月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