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区“伊水园”噪音失控,设备修好也难安心,上海居民受广场舞噪音困扰,相关治理进展曲折

上海长宁区水城路的张女士反映自家楼下“伊水园”户外噪音监测设备损坏后,公园噪音愈发严重影响居民生活,设备虽被修复但显示信息不准确,属地部门做出解释并表示后续治理措施的事件。

在上海,广场舞噪音扰民一直是个让不少人头疼的老大难问题。就像家住长宁区水城路的张女士,她就深受其扰。她向《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诉说了自家楼下街角公园“伊水园”的情况。那里的户外噪音监测设备自从去年10月份坏了之后,就一直处于未修复的状态。没了这个设备的约束,公园里简直成了噪音的“重灾区”。露天KTV、广场舞、交谊舞等活动的外放音乐,那是一声高过一声,此起彼伏,互不相让。尤其是近两个月来,各种噪音不管白天黑夜,毫无停歇的迹象,有时候还会越来越高。这可严重影响了居民们的生活和休息。张女士就深受其害,她自己在家测量,最高音差不多能达到70多分贝呢。孩子坐在那做作业都难受得很,每天都被噪音影响。她无奈地说:“主要三种声音飙嘛,有广场舞,那边露天KTV,这边交谊舞声音很吵……(有时)我的耳朵真的是很疼很疼,很难受。”而且啊,楼下的邻居更是被吵得没办法,为了能有个清净的环境,只能把自家窗户用隔音板封死。就在记者前去现场采访的当天上午,属地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倒是把这台损坏多时的噪声监测可视化大屏给修好了。可让人失望的是,这个大屏上显示的噪声分贝、时间、温度等信息根本不准确。对此呢,属地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社区管理办的负责人解释说,这台噪声监控设施是在接到附近居民反馈后刚修复好的,至于噪声及温度等信息不准的问题,目前正在等待维修人员进一步校表、修正呢。其实啊,光是把设备电路接通,这可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修复。对于居民来说,真正的修复是要把周边环境的音量控制在标准范围内才行。按照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居民住宅属于“一类”环境功能区,白天的环境噪声限值在55分贝,晚上在45分贝。而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也明确规定,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或者开展娱乐、健身等活动,得遵守区域、时段、音量等规定,不能违反规定使用音响器材产生过大音量。好在属地政府表示,后续会在恢复完善技防设施的同时,加强管理人员的巡查巡视工作。像长宁区仙霞新村街道社管办主任朱晋杰就说,去年下半年以来,街道会同执法部门、以及市容管理力量坚持每天晚上开展夜间巡查,和活动组织方进行沟通,把原本每天晚上10点结束的活动时间,提前到了9点。同时,对存在收费唱歌的情况,加强取证和劝离,后续还会对活动区域进行相应的隔音箱设置,进一步降低噪音的产生。另外,还会会同相关各周边的居民区、活动的组织方一起协商符合“伊水园”绿地活动的规约,营造乐而不闹的氛围,确保此地的噪音能进一步降低,让居民能有个好的休息环境。节目播出前,求助人张女士告诉记者,监测设备初步接通后,虽然数据还不准确,但从这两天的情况来看,街角公园的噪音已经有所减弱了。最后还想问一下,坊友们的生活区域内,有没有碰到过广场舞噪音扰民的情况呢?又是如何解决的呢?欢迎来评论区分享。在过去的一周,记者们一直在路上,时刻关注着坊友们的“急难愁盼”。如果您也有急难愁盼,《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有两种途径能帮您呼叫同心服务坊记团。

本文总结了上海长宁区“伊水园”广场舞等噪音扰民的现象,从设备损坏到修复但数据不准的过程,以及属地部门针对噪音问题采取的一系列治理措施和取得的初步成效,还呼吁读者分享自己遇到噪音扰民问题的解决经验。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1670.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2月7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7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