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详细介绍了华南师范大学左璜教授走进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开展的以“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创新与AI赋能为教师减负增效”为主题的调研活动,包括活动中的课堂展示、备课研讨、专题讲座等环节,以及学校对未来教育发展的规划。
为了进一步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3月28日,一场意义非凡的调研活动在中原区外国语小学隆重举行。此次活动特别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德育与教师发展系主任左璜教授。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李洪涛带领学校班子成员以及全体教师热情参与了本次活动。活动在黄文静老师的精彩主持下正式拉开了帷幕。
活动一开始,数学学科的张雅迪老师带来了《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堂精彩课程。张老师巧妙地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精心设计探究式任务,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猜想—验证—结论”这样完整的科学思维过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与此同时,科学学科的崔舒婷老师呈现的《灵活巧妙的剪刀》一课,以项目式学习作为有力抓手,将工程设计与技术应用完美融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语数英科四科教师与左教授协同备课研讨环节,教师们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的课堂路径”展开了深入且富有成效的研讨。首先,左教授引领老师们从教师设计和学生表现两个方向对两节课例进行全面复盘,精准地为教学方向进行定位。接着,左教授围绕“MELT课堂AI融合策略”与老师们展开了深度对话,提出了备课减负、课堂增效、评价革新这三大路径,为大家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提质增效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在《AI赋能教师减负增效》的专题讲座中,左教授与现场的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问答互动,还为积极发言的老师送上了精美的礼物,瞬间点燃了现场的热烈氛围。互动环节结束后,左教授深入剖析了AI时代教师的育人方向。她强调,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教育绝不能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要让学生的学习内容紧密贴近生活,帮助学生形成可迁移的大概念体系与专家型思维。在实操环节,左教授分别从学科教师、班主任、教研工作者三个层面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详细介绍了AI工具在备课、班级管理、教学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助力教师将AI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围绕学生核心素养重新构建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
随后,教导副主任吴青青积极分享了自己的学习收获。她表示,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将积极运用此次所学知识,借助AI技术大力推动教育教学创新,全力助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活动接近尾声时,校长李洪涛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全面总结。他指出,左璜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很强的实操性,为学校深化教学改革注入了全新的动力。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将持续大力推进“课堂变革”,以核心素养为指引,以AI技术为助力,努力构建“轻负担、高质量”的教育生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实现个性化成长。
教育的变革,起源于技术的发展,成功于理念的转变。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将以此次调研活动为重要契机,加速推进“AI 素养”双轮驱动战略。未来,在中原区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将充分依托智能技术优化教学管理,为教师减负增效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持,努力为中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书写崭新的篇章。
本文围绕华南师范大学左璜教授到中原区外国语小学开展的调研活动展开,介绍了活动中的课堂教学展示、备课研讨、专题讲座等环节,强调了AI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以及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性。学校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推进“AI 素养”双轮驱动战略,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为中原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76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