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贷松绑,能让大家大胆花钱吗?

当下银行大力推销消费贷这一现象展开,分析了银行降低消费贷利率背后的原因,包括国家政策松绑以及银行自身出清不良资产的需求,同时也提醒了消费者消费贷可能存在的长期债务陷阱。

最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手机铃声响起,一接起电话,对面就传来热情的推销声:“您最近有资金需求吗?我们这里可以给您发放一笔大额消费贷……”打电话的人自称来自各大银行,这样的电话广告最近可不少见。

消费贷松绑,能让大家大胆花钱吗?

这场景就像变魔术一样,一夜之间,原本在贷款市场上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的“杨白劳”们,摇身一变成了银行的座上宾。各大银行仿佛商量好了似的,挤破了头也要把钱借给大家去消费。为了吸引人们借钱,银行可谓下足了功夫,有些银行的消费年化贷利率已经降到了“2字头”,这可比市场上很多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还要低。

比如江苏银行推出了年化利率2.58%起的消费贷产品;宁波银行“宁来花”叠加优惠券后利率最低可达到2.49%;浙江萧山农商行个人消费贷利率最低可至2.4%。

银行纷纷打折促销消费贷,拼命借钱给大家消费,这到底释放了什么信号呢?

最直接的原因,是国家在政策上“松绑”了。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最近印发了《关于发展消费金融助力提振消费的通知》,里面明确提出要提高个人消费贷款额度。个人消费贷款自主支付的金额上限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个人互联网消费贷款金额上限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此外,新规还提出要完善个人消费贷款尽职免责要求,会统筹考虑履职过程、履职结果和损失程度等因素,区分客观情况与主观过失,合理确定不良容忍度。简单来说,就是鼓励银行经理们大胆放贷,把贷款的口子放宽。

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给消费贷松绑当然是为了让大家敢花钱。在去年底的中央经济会议里,就明确提出了要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而且这一条还被写在了2025年九大重点任务的首位,可见高层对消费的重视程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花呗额度”,就是在金融领域释放的促消费“大招”之一。

这里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在发钱和发消费券之间,国家选择了发贷款呢?其实比起前两者,发贷款的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尽管在很多人朴素的逻辑里,在经济前景还不太明朗的时候,主动加杠杆贷款去消费,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央行披露的两项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现在的人们还在拼命存款。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6.4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5.73万亿元,仅2月份住户存款就增加3.2万亿元;而贷款则显得比较疲软,2月居民贷款减少了3891亿元,其中居民短期贷款减少2741亿元,虽同比少减2127亿元,但1 - 2月合计仍同比多减1898亿元。存款增加,贷款减少,这说明居民对于未来预期转弱,消费和投资的意愿下降。在普遍的避险情绪下,要扭转大家的预期,国家必须给贷款端“上强度”才行。

对于很多银行来说,推销消费贷也有充分的理由。这其实是一门“薄利多销”的买卖,而且有助于银行转化一些不良资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升至3.4万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56%,其中信用卡、个人消费贷、个人经营贷等不良贷款余额增幅较大。在此背景下,银行密集转让手头不良资产,迫切想要出清。据银登中心数据,今年第一季度,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额达到1100亿至1300亿元,这一规模远高于去年同期水平。消费贷虽然原则上是只能用来消费,但从实际操作上,能给很多即将陷入债务困境的人起到纾困效果,说白了,就是银行再借一笔钱给你防止你逾期,而且利率还要比之前低很多,某种意义上这也是一种个人的“债务置换”。接下来一段时间,依靠利息差进行套利的贷款中介,也许会成为一门生意。

不过,大家可别被消费贷的低利率给迷惑了,其实它暗含着长期的债务陷阱。不少银行的优惠政策,都限定了必须是“第一次借款”,如果后续还想续贷或者加杠杆,那利率就要往上浮动了。考虑到消费贷普遍的还款周期在2 - 3年左右,如果坚持一直借,消费贷利率水涨船高的速度会非常快。按照现行的法规,金融借款年利率最高可达到24%左右。届时需要偿还的利息,恐怕是个很大的数字。就像一句名言说的:一切命运中的馈赠,都早已标好了价格。出来混,总是要还钱的。

本文围绕银行大力推销消费贷的现象,分析了背后国家政策松绑以刺激消费、银行出清不良资产等原因,同时也提醒消费者要警惕消费贷可能带来的长期债务陷阱,在面对低利率诱惑时需谨慎做出借贷决策。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6827.html

(0)
东海凝丝东海凝丝
上一篇 2025年3月30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30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