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三声部民歌:温氏家族的世代传唱与文化坚守 三月三,聆听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千年回响

本文通过讲述作者脑海中多年前的画面,引出2010年拍摄的温桂元父子传唱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照片,介绍了壮族三声部民歌的特点、历史,以及温桂元家族的传承故事,展现了广西民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强调了传承人的重要作用。

每到三月三的歌声响起,一幅多年前便深深烙印在我脑海中的画面总会再次清晰地浮现。那是一个被暖阳温柔笼罩的农家小院,简朴而干净。冬日的山村,在这暖阳的照耀下温暖如春。一位年过古稀的壮族老人,正与儿子并肩而坐。老人神情专注而深情,一句接着一句,将父亲传给他的歌谣,认真地传授给膝前的儿子。

壮族三声部民歌:温氏家族的世代传唱与文化坚守 三月三,聆听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千年回响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0年11月11日,地点是广西马山县古零镇安善村下安屯。照片中的老人名叫温桂元,他所传唱的正是壮族三声部民歌。那古朴粗犷的旋律,仿佛有一种无形的魔力,在我的内心深处久久回荡。父子俩唱歌时那执着认真的神情,更是深深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壮族三声部民歌是马山县流传极为广泛的一种歌谣。长期以来,在新春佳节、三月三歌圩、红白喜事等重要场合,三声部民歌常常以其独特的魅力惊艳众人。众人组合的演唱形式,乐调激扬的节奏,多声部和声的巧妙搭配,无不让人叫绝。据学者推断,这种歌谣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到明清时达到了盛行的阶段。它所表达的,是壮族人民对宇宙自然的崇拜和信仰,也是对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品质的歌颂,是千百年来人民生产生活和文化智慧的结晶。

壮族三声部民歌:温氏家族的世代传唱与文化坚守 三月三,聆听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千年回响

2018年8月8日,在广西河池市宜州区庆远镇东屏村,谢庆良在自家院子教村里几名小朋友唱山歌。

2008年,壮族三声部民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9年,几乎用一辈子时光传承这种祖辈口口相传歌谣的温桂元,成为了壮族三声部民歌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我曾先后三次登门拜访温桂元老人。关于壮族三声部民歌何时流传于安善村,温姓家族何时开始传唱这种歌谣,温桂元老人自己也说不清楚。他只记得,他的父亲温文德一直在唱这种歌谣,而且唱得非常有名气,是安善村附近方圆十里的唱歌高手。

温桂元老人向我讲述他父亲“辉煌的歌唱史”时,眼中满是崇敬。他说:“我小时候就听爸爸唱歌。那时,我们这里每逢红白喜事都要请唱歌高手去唱三声部民歌,有时要对唱几天几夜才肯停歇。只要有这种场面,我爸都会被邀请去唱歌。而且,他出口成章,就算对唱几天几夜,都很少败下阵来。”

小时候,只要有人请父亲去唱歌,温桂元都会跟在后面捧场看热闹。在父亲唱歌的过程中,他常年耳濡目染,最后自己也喜欢上了父亲的“看家本领”,越唱越有感情。

小学毕业后,因家庭困难没能继续上学的温桂元只能回家放牧牛羊。那段时间,是他无忧无虑随时随地纵情歌唱的时光。安善村的每个山头,几乎都曾留下他欢快的歌声。在那段纵情欢歌的岁月里,温桂元的歌越唱越起劲,越唱越精彩,最后竟将他父亲唱三声部民歌的衣钵给接了下来。

壮族三声部民歌:温氏家族的世代传唱与文化坚守 三月三,聆听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千年回响

2010年11月11日,在广西南宁马山县古零镇安善小学,温桂元和儿子温建业教小学生唱壮族三声部民歌。

温桂元老人的儿子温建业,退休前是安善小学教师。2010年11月11日,我到访安善小学时,温建业父子正和学生围坐在校园里一棵大榕树下,一遍又一遍传唱三声部民歌。退休后,已是壮族三声部民歌代表性传承人的温建业,接过年迈父亲的接力棒,主持安善村壮族三声部民歌业余培训班,致力于把三声部民歌传授给更多的人。

“广西人人爱唱歌,从小唱到牙齿落。山歌好比柴和米,一天不唱难过活。”在祖国南疆的广西,许许多多民歌爱好者像温建业父子一样,世代传承着民歌文化。如果歌谣没有文字,如果歌唱者不识字,他们就通过耳听心记口传,一门心思让歌谣文化根脉相承,薪火永续。

壮族三声部民歌:温氏家族的世代传唱与文化坚守 三月三,聆听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千年回响

2018年4月26日,在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高安小学,覃奶号教学生唱侗族大歌。

“一把芝麻撒上天,八桂山歌万万千。如今广西成歌海,都是三姐亲口传。”在广西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上,歌声和山川大地一样古老。故事流传千年的刘三姐,因美丽聪慧擅长编唱山歌而被广西人世代敬奉为“歌仙”。千百年来,一代代唱歌人将不同流派、不同腔调、不同语言的歌谣,从火塘唱到村口,从乡间唱到都市,从歌圩唱到舞台,从泥土芬芳的田间唱到流量如潮的网络,逐步成就了广西“歌海”的美名。

壮族三声部民歌:温氏家族的世代传唱与文化坚守 三月三,聆听壮族三声部民歌的千年回响

2024年4月13日,在广西南宁市三街两巷,温建业正和同事一起演唱壮族三声部民歌欢庆“三月三”。我无意间遇到了温建业老师,时年67岁的他告诉我:“我爸过世3年了,走的时候89岁。”他坚定地表示,他将把壮族三声部民歌继续传唱下去,就像他祖父传给他父亲、他父亲再传给他一样。

又将是一年“三月三”,穿越漫漫长路传唱至今的壮族三声部民歌,那粗犷悠远的旋律再一次在我心中回荡。从广西歌谣的千年历史长度来讲,温建业老师一家几代或许只是弹指一瞬;从广西歌谣千年文化厚度来讲,壮族三声部民歌或许只是沧海一粟。但是,正因为有数以千万计像温建业老师这样的传承人,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基因在他们的血脉里一代代汩汩流淌,才得以生生不息,跨越山海,铿锵前行。

本文通过讲述温桂元父子传承壮族三声部民歌的故事,展现了广西民歌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传承发展。壮族三声部民歌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壮族人民文化和精神的体现。众多像温建业父子这样的传承人,坚守着传统文化的传承,让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岁月中不断延续,他们的努力值得我们尊重和赞扬。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5513.html

(0)
WonderfulWonder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28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8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