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法院执行一起欠款纠纷案件的过程,从被执行人肖某拖欠货款,到法院执行过程中遇到困难,再到最终在执行干警的温情执法下,案件圆满解决的故事。
在法治社会不断推进的今天,法院执行案件的每一个细节都备受关注。3月24日,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法院执行干警的见证下,出现了暖心的一幕。被执行人肖某将4.6万元现金当面交到了申请执行人张某手中,至此,这起有些“坎坷”的执行故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时间回溯到2024年夏天,肖某由于生意经营不善,陷入了财务困境,拖欠了供应商张某4.6万元货款。此后,双方就货款清结问题多次沟通,但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无奈之下,张某只好将这起纠纷诉至郑州航空港区法院。法院经过严谨的审理,依法判令肖某向张某支付拖欠的货款。然而,判决生效后,肖某却并未按要求履行付款义务。到了2024年10月,张某为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向法院递交了强制执行申请。
案件进入执行环节后,执行干警面临着诸多难题。他们实地走访发现,肖某早已离开了居住地,手机也一直处于忙音状态,仿佛人间蒸发一般。经过仔细查询,发现肖某名下除了一辆二手SUV汽车外,并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且连这辆车也难觅踪迹。执行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
转机出现在2024年12月的一天。根据申请执行人提供的线索,执行干警不辞辛劳,四处寻找,最终在一个牛圈内找到了失踪数月的目标车辆。就在即将执行拍卖程序时,执行干警并没有急于行动,而是再次尝试拨打肖某的手机。令人惊喜的是,电话终于接通了。电话那头,肖某满是诚恳地央求道:“法官,我不是那种欠账不还的人,我现在正在广州这边打工,能不能再给我一次机会,缓两三个月我就能把这个钱还上了。”
执行干警陷入了沉思。他们考虑到,如果强行拍卖车辆,一方面会打击肖某通过努力劳动偿还欠款的积极性,让他失去重新开始的希望;另一方面还会使双方当事人的矛盾进一步激化,不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于是,执行干警决定与申请人张某进行沟通。张某表示:“我们以前是合作伙伴,我也不想走到这一步,既然他提出来了,我愿意再给他三个月的宽限期。”
令人欣慰的是,肖某并没有辜负这份信任。今年3月24日,肖某主动联系执行干警,表示钱已经筹措到位,可以如约履行还款义务。当天,他便将欠款交给了张某。随着案件执行完毕,执行干警也将车钥匙交还肖某。
在冰冷的拍卖槌与有温度的暂缓执行之间,执行干警毅然选择了后者。这份选择背后,不仅仅是法律的严谨执行,更是人性的关怀与温暖,是给困境中的人留了一扇向阳的窗,让人们看到了法治社会中司法的温度。
本文围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法院执行的一起欠款纠纷案件展开,详细叙述了从案件起因、执行困境到最终圆满解决的全过程。执行干警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机械地采取强制执行措施,而是充分考虑各方情况,通过温情执法,既维护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给了被执行人重新开始的机会,体现了司法的温度和人文关怀。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4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