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AI之争:坐票、站票与场外选手的不同命运,从高校AI布局,看未来教育与科技发展新趋势

本文聚焦于AI时代各高校的竞争态势,从各高校AI研究的底力和应用两个层面进行分类,分析了不同高校在这场竞争中所处的位置,如持有“坐票”的清华、浙大等,持有“站票”的哈工大、华科等,以及处于“场外”的复旦、南大等,还探讨了高校发展的新趋势。

高校AI之争:坐票、站票与场外选手的不同命运,从高校AI布局,看未来教育与科技发展新趋势

在当今的AI江湖中,高校界可谓是风起云涌。一场决定未来格局的卡位战,已然在各高校之间悄然打响,大家都在奋力角逐,渴望成为AI时代的常青藤(新C9)。

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高校们呈现出了不同的态势。有些高校凭借校友所创造的现象级AI应用,风头正劲,吸引了众多目光;而有些高校实力相对较弱,至今还未出现出圈的AI作品,面临着掉队的危机;还有一类文理科综合高校,在竞争的大潮中,无奈地压缩文科生源,将发展的重心押注在了“新工科”上。接下来,我们将从各高校AI研究的底蕴和应用这两个层面进行分类,看看在AI时代,各高校手中都握着怎样的筹码。

#01 坐票

有“超级AI助手”之称的Manus一经问世便迅速爆火,这也让华中科技大学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该校校长尤政在最近接受访问时,对Manus的出现给予了肯定,他表示“它确实是人工智能的一大进步”。不过,对于外界持续高涨的期待,尤政也流露出了降温之意,他强调“涌现更多成果需要耐心”。

然而,在AI圈中,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风头更为强劲。清华大学在AI领域的底蕴深厚,其AI实力在业界被赞誉为“一骑绝尘”;而浙江大学则被看作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后起之秀”。如果把AI的发展比作一列高速行驶的高铁,那么清华和浙大目前已经稳稳地拿到了坐票。

就拿清华大学来说,它对AI产业的布局可谓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早在2005年,清华就成立了“姚期智班”,其目标是培养像麻省理工学院那样的国际化计算机人才。到了2024年,清华在CSrankings(计算机科学领域全球院校排名)的AI单科排名中,荣登全球第一的宝座。可以说,清华为AI时代的到来,至少精心准备了20年。

从过去十年AI产业的布局来看,清华的学子们在安防和自动驾驶这两个主要的应用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被誉为“AI第一股”的商汤科技,到旷视科技,这两大公司的创始人都来自清华。在自动驾驶领域,从小马智行、文远知行、Momenta,到地平线,清一色都是清华军团的身影。他们甚至组队“围猎”提出Apollo计划的李彦宏,这背后或许也与北大和清华之间长久以来的竞争关系有关。

吃瓜群众们都知道,北大和清华之间向来存在着一条无形的鄙视链。许知远和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之间的一段对话就很能说明问题。王小川选择了清华计算机系,而许知远则选择了北大计算机系,两人对对方的选择都表示不解。王小川透露,虽然他的舅舅是北大毕业的,但他的母亲认为舅舅迂腐,觉得北大没戏了,所以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清华;而选择了北大的许知远则认为“清华比较呆,所以我们选北大”。

进入大模型时代后,北大尚未有惊天动地的显性成果,而清华又一次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北京市场的“大模型六小虎”(智谱、MiniMax、百川智能、月之暗面、阶跃星辰、零一万物)中,有3位创始人来自清华,再次占据了半壁江山。

不过,清华毕业生也并非一帆风顺。最近,几位清华学子就被来自浙大毕业生梁文锋发布的DeepSeek搞得有些郁闷。梁文锋以AI界拼多多的价格,完全颠覆了这几位清华高材生用高成本资金去搞大模型的“梦想之路”。这让杨植麟们不得不坐在北京的办公室里,重新思考自家公司的估值管理问题。

相比之下,浙江大学这几年可谓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在中国百强高校榜上,浙大多年来一直稳稳地占据着第三名的位置。实际上,浙大在计算机领域素有“黄埔军校”之称。早在1981年,浙江大学就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所,几乎是全国第一家。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信息软件定为重点发展的三大数字先导行业,杭州国资在这些领域的布局也十分活跃。有资金、有人才,又有强大的创新创业产业土壤,AI界的杭州军团想不坐上AI高铁都难,全国的“杭漂”年轻人都不会答应。

除了清华和浙大,难道就没有第三个持票者了吗?毕竟高铁商务座都有4个躺椅呢。武汉大学或许有机会勉强挤上这趟AI列车。部分大众对武大这几年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樱花胜于一切”,但只要想到雷军给母校捐赠的13亿天价善款,以及他手中的小米手机和小米汽车这两大发展王牌,武大就有资格拿到一张AI常青藤的入场券。

高校AI之争:坐票、站票与场外选手的不同命运,从高校AI布局,看未来教育与科技发展新趋势

图 | 雷军在武大捐建的雷军科技楼 - 人工智能科研大楼

#02 站票

在高铁车厢中,持有站票的人精神总是高度紧张。他们一方面拥有进入车厢的资格,但必须忍受旅途的不便,时刻紧盯持座票的人,一旦有机会就凭借自己的实力和机遇取而代之;另一方面,他们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防稍有不慎就被挤出车厢。在AI界的高校中,也有这样一类高校,它们虽然不像清华那样在AI领域扎根得既广又深,但在AI领域的某一圈层拥有较强的实力,能够掌握一定的话语权。

比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尽管东北的创新经济并不发达,但这并不妨碍它在AI + 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去年末,一则“哈工大搞定13.5nm极紫外光源”的消息在网络上刷屏。一时间,“哈工大突破EUV光刻机13.5nm极紫外光”的说法在网上广泛传播,仿佛我国马上就要攻克光刻机卡脖子技术了。不过,业内一些专家出来解释说,“这项技术的突破对于国产EUV光刻机制造确实具有重要意义,但暂时还无法实际应用到具体的产品当中。”虽然舆情后来有所降温,但至少让哈工大展现了在整个AI行业中的实力底蕴。

实际上,哈工大的AI优势主要体现在AI + 机器人和AI + 无人机两大领域。它是国内最早从事机器人研究的高校之一,拥有“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流的硬件设施。其机器人工程专业在2024年ABC中国大学机器人工程专业排名及评级结果中位居全国第一。要说哈工大近年来研发的最牛的机器人,仿水熊虫医用微纳机器人绝对算其中之一。这种机器人能够在人体的血液中,背着靶向药“游泳”36小时以上,大大提升了药物运送效率,对于癌症病人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

今年初,哈工大又研发出了一个空地两用无人机,它的重量只有一个苹果那么重,据说有望在未来助力火星探测。另外,低空经济的发展也为无人机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有数据显示,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产业规模有望突破8500亿,这无疑是一个充满潜力的“多金市场”,大家都期待它能为哈工大乃至东北振兴带来实实在在的利好。

高校AI之争:坐票、站票与场外选手的不同命运,从高校AI布局,看未来教育与科技发展新趋势

图 | 哈工大的AI + 无人机、AI + 机器人有实力

作为长江中游最强的理工类院校,华中科技大学虽然有了Manus,去年还推出了热门游戏作品《黑神话:悟空》(游戏工业里AI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但之所以没有把它归类为坐票者,是因为华科的优势科目一直集中在电气、材料、光学、生物医学等专业上。虽然在AI领域,华科在各种排行榜中位居湖北省第一,但放在全国范围内,有榜单将它排在单科全国第十一名的位置。

即便是备受关注的Manus,目前外界也存在诸多争议。有声音认为它充其量只是一个“套壳产品”,相当于一个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应用助手,创新程度有限,而且未来预计市场上还会出现很多同类竞争产品。所以,华科虽然一时凭借校友的光芒耀眼夺目,但能否在AI领域走得长远,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另外,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或许也可以算持有站票。在AI领域的应用层,科大讯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它的智能语音技术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目前市值已经突破千亿人民币。科大讯飞的创始人刘庆峰本身就是安徽人,他的本硕博都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通信类学科就读。有了科大讯飞,中科大在AI领域站稳脚跟还是有机会的。

此外,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有机构将华南理工人工智能的实力在广东省内排在第二位,仅次于中山大学,这也凸显了该校坐二望一的实力。只要小鹏汽车能够取得更大的发展,华南理工的AI就不会缺少科研和应用的大场景。

#03 场外

世界上最痛苦的局面,莫过于只握有一张场外票,眼巴巴地望着场内的佳肴,却无法参与其中。在传统C9高校的格局中,作为文理综合型的复旦大学向来实力强劲,不容置疑。但近年来,复旦大学在科技创新方面给大众留下的记忆点却越来越模糊。

2024年5月,有机构公布了全国科技创新高校前50名的榜单,复旦仅排名第32位。这个排名甚至不如西安电子科大和浙江工业大学。在AI竞争中,有一种说法是文理综合大学面临的压力要比纯理工院校大,或许复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近年来,复旦的各种场外新闻多于主业,分散了外界对它核心业务的关注。

复旦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于2024年成立了“新工科创新学院”,涵盖了集成电路、计算与智能创新、生物医药、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等四大领域。它对标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布局——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至少已经先占据了一席之地。

高校AI之争:坐票、站票与场外选手的不同命运,从高校AI布局,看未来教育与科技发展新趋势

图 | 复旦大学科技创新只排32名?

另一个一直在场外徘徊的高校,南京大学或许可以算其二。在金平果发布的《2024 - 2025年科技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上,南京大学排名第18位,这与它传统C9高校的地位并不相符。有声音指出南大存在的问题,“没有顶尖的医学院,工科实力也不算特别突出,理科虽然很强,但还不够顶尖。”

近年来,南京的创新经济在长三角地区表现平平,不如杭州。数日前,“南京发布”发布了一篇题为《南京AI隐形冠军》的文章,文中的冠军是一家名为“南京硅基智能科技”的公司。这家公司这几年的业务迭代,始终围绕AI数字人、AI短视频、AI直播展开,给人的感觉像是前几年元宇宙时代吃剩下的产物,故事的吸引力远不及DeepSeek带来的划时代热度。

此外,位于西北的西安交通大学,原本也是传统C9名校,从事人工智能研究已久。但它的传统优势科目主要集中在工程学和材料学上,人工智能专业的发展深度还不明确。而且,本地创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也比较有限,产业环境以机器人创业型企业居多,且实力大多还处于发展初期,尚未出现太出圈的代表性人物。不过,这并不代表西安交大以后就没有机会,作为西北最重要的高校,它和西安文旅一样,拥有引领全国的潜力。

有公开数据显示,全国有517所院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这充分凸显了该行业的火热程度。今年开年以来,从清华到北大、复旦到南大,武大到华科,各高校纷纷官宣要进行本科扩招,生源向人工智能等国家急需战略产业倾斜。有分析认为,这意味着高层对于高等教育的定位发生了明显变化,从此前兼顾服务国家战略、重视百姓民生需求,转向更重视前者。

在这种趋势之下,理工高校正呈现出跨学科融合的趋势(多数顶级学者都认为,人工智能应该按照跨学科精神来培养学生),而文理综合型高校也出现了积极发展“新工科”的势头。这或许将成为我国高校发展的新常态。只可惜那些在AI时代没有硬核科技傍身的文科生,似乎正一步步走向一个不断缩小的命运棋局。

本文全面分析了AI时代各高校的竞争态势,将高校分为持有“坐票”“站票”和处于“场外”三类。清华、浙大等凭借深厚底蕴和显著成果占据优势;哈工大、华科等在部分领域有实力但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复旦、南大等则面临科技创新不足的挑战。同时,指出高校发展正呈现出理工跨学科融合、文理综合高校发展“新工科”的新常态,文科生在这一趋势下可能面临更严峻的形势。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5021.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3月13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