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采访多位与会华商,讲述了潮商、闽商、浙商不同的商业传承和与时俱进的商道内涵,展现了华商在异国为当地和祖(籍)国发展做出的贡献。
在商业的历史长河中,华商群体宛如璀璨星辰,凭借着先辈口口相传的商业智慧,在世界各地绽放光彩。从潮商独特的家族商帮模式,到闽商“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再到浙商闻名遐迩的“四千精神”,一代代华商在异国他乡生根发芽,不仅为当地经济注入了蓬勃动力,也为祖(籍)国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如今,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华商领袖与华人智库圆桌会议即将举办,多位与会华商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们娓娓道来来自家乡的商业传承以及那与时俱进的商道内涵。
泰国华人青年商会会长李嘉淳出生于汕头,他笑言自己是从小“吃”侨批长大的。在他的记忆里,家族中的长辈们为了生计出海谋生,无论身处天涯海角,都始终牵挂着家乡的亲人。他们定期通过侨批寄钱回家,这些承载着亲情与责任的侨批,支撑起了整个家族的生计,也为子孙后代的教育提供了保障。14岁时,李嘉淳跟随家人到泰国经营生意,18岁便在泰国创建了自己的公司,从此踏上了珠宝生意的征程,并一直坚持至今。
在李嘉淳眼中,“家族”二字是潮汕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人街热闹的商铺到东南亚繁华的商行,潮商企业大多以家族为根基,长幼有序,各司其职,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家族商帮”生态。而维系这种紧密家族关系的根基,正是世代相传的诚信准则。他回忆说,早年间祖父辈初到泰国时,生活异常艰难,他们从火砻厂劳工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积累信用。靠着“宁亏本,不失信”的坚定原则,逐渐赢得了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为潮商打造出了“重信用、守契约”的金字招牌。“潮汕商人能在全球闯荡,靠的不仅是卓越的商业智慧,更是以信立命的担当。”李嘉淳感慨地说。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一首脍炙人口的闽南歌曲《爱拼才会赢》,唱出了闽南人热爱拼搏的精神,也生动体现了福建人乐观外向的天性。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总会长吴添泉祖籍福建,出生于马六甲,在家中8个兄弟姐妹中排行老三。读书期间,命运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父亲意外去世,养家糊口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母亲身上。
“母亲非常重视教育,在那个艰苦的时代,一直供我读完高中,这真的非常不易。”吴添泉满怀感激地说。毕业后,他进入警队担任翻译,后来又考入警察学院。在警局工作12年后,他毅然离开警界,投身商界,之后还积极参与华社工作。“人生有起有落,但不论在何时段,都要保持正面的心态与持续的努力。”吴添泉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道。他指出,闽商遍布天下,除了敢拼会赢之外,团结是他们的一大显著特点。马来西亚华侨华人近半数为闽籍群体,由他们组成的马来西亚福建社团联合会拥有约250个会员单位,是马来西亚最大的乡缘性组织之一。该联合会不仅团结了马来西亚的福建乡亲,还在去年成功举办了世界福建同乡恳亲大会,凝聚了全球福建人的力量。
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以温州商人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家群体在实践中凝练出了“四千精神”,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意大利南部文成同乡总会会长周建军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记者:“我们这代人靠‘四千精神’起家,那时养家糊口是创业的基本诉求。不少华侨华人从摆地摊开始,慢慢起步。”初到意大利时,周建军的生活十分艰苦,他在餐馆刷过盘子,也在制衣厂熬通宵。但他并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利用打工间隙自学语言。后来,他与朋友合办服装作坊,从代工一步步发展至拥有自己的品牌。“那时我们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周建军回忆起过去的艰辛,感慨万千。
如今,创业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华侨华人新生代从谋生存跳到了求发展。他们掌握语言,也了解当地市场,起步便是跨境电商、智能家电等新兴行业。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四千精神”不畏困难的本质不能忘。周建军坚定地说,这是做生意的立身之本。
本文通过采访多位与会华商,展现了潮商、闽商、浙商不同的商业传承与商道内涵。潮商以家族商帮为特色,坚守诚信准则;闽商秉持“爱拼才会赢”的精神且团结互助;浙商依靠“四千精神”白手起家。同时,也指出了华侨华人新生代在创业环境变化下的发展转变,但强调无论何时,先辈的商业精神都应传承下去,是华商立足商界的根本。
原创文章,作者:购物狂魔,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