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农村老龄化:缩小城乡差距与推进城镇化成关键,农村“未富先老”养老难,专家建言多管齐下破困局

本文围绕中国农村养老难的问题展开,在2025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专题研讨会上,多位权威专家提出了解决农村养老难的方法,包括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城镇化、财政发力、改革户籍和土地制度等,同时探讨了保险业在养老金融方面的作用。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5年年会的“人口结构变化的挑战与机遇”专题研讨会上,权威专家们针对农村养老难题展开了深入研讨。“中国老龄化呈现‘未富先老’的特色,且农村老龄化程度远远高于全国水平。”这一观点被多位专家反复提及。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首席专家蔡昉分析指出,农村老龄化程度加剧,一方面源于人口自身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人口外迁的影响。大量年轻人进城务工,使得农村老龄化程度大大高于城镇。此外,由于历史因素,农村的养老保险保障和医疗保障水平相对城市较为落后。

浙江大学共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教授李实通过援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进一步说明了农村老龄化的严峻形势。截至2020年,农村地区60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全国大约高5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占比则比全国高出4.2个百分点。乡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约为36%,但农村地区60岁以上老人占全国60岁以上老人比重达45%,高出约9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农村的老龄化程度远远高于全国和城市水平。”李实强调道。

针对农村养老难的问题,蔡昉认为有两条可行的解决途径。其一,在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同时,尽快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差距,尤其是养老保险方面的差别。要让经济发展水平与基本公共服务享受水平脱钩,无论地区发展水平高低,都能平等享受基本服务和社会保障。其二,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全面、彻底的城镇化,实现户籍身份的城镇化。

李实在蔡昉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建议,他主张农村老年人应到城市养老。城市拥有更为密集和高质量的养老、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相较于农村集中养老时出现的部分资源闲置情况,城市养老还能有效降低养老成本。此外,他还建议财政进一步发力,将农村养老金待遇提高至1000元。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多夫·皮萨里德斯也指出,要加快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改革,进一步释放城市化、工业化带来的红利。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鹏则关注到了保险业在养老金融领域的重要作用。他表示:“在人口结构变化与金融功能性更好发挥的大背景下,保险业在养老金融大文章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在各种财政补贴之外,金融系统如何配合应对人口老龄化也是政策部署的重点方向。

赵鹏认为,做好养老金融工作,首先要优化与人口结构变化相适配的产品体系。构建惠及全民、覆盖全年龄段、保障全面的金融保险产品,以满足老年群体和未老群体的养老资金储备和财富管理需求。他透露,公司正在针对老年人群的风险特征,创新研发保障稳、期限长、保额高,特别是高龄老人非标准体可以投保的专属健康险产品;同时,探索将新药、新器械、新技术纳入对老年人带病体的保障范围。

此外,赵鹏还提出,保险业要构建符合国情、具有特色的业务生态。整合与医疗、护理、慢病等保险业务发展相协调,与疾病谱和老龄化相适应,与客户康养需求相匹配的医疗、康复、护理、药品等服务资源,打造“保险 + 养老健康服务 + 科技”的新商业模式。

本文围绕中国农村养老难问题,多位权威专家在研讨会上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包括缩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推进城镇化、提高农村养老金待遇、改革户籍和土地制度等。同时,强调了保险业在养老金融中的重要作用,要通过优化产品体系和构建特色业务生态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3115.html

(0)
FosterFoster
上一篇 2025年3月25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2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