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天目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运动疗法项目,介绍了该项目为受慢性病困扰的中老年人定制个性化运动处方,阐述了其对社区慢病管理的意义,同时分析了我国慢病现状,强调预防的重要性,还提及各方对该项目的看法和期望。
最近这段时间,天目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热闹非凡,一场运动热潮在这里悄然兴起。许多被慢性病折磨的中老年人积极响应,纷纷加入到这场运动疗法的体验中来,并且为自己量身定制了专属的个性化运动处方。
那么,什么是“运动处方”呢?它其实是一种科学有效的运动训练方法诊疗。这种方法依托社区医生的专业指导,同时借助先进的训练软件辅助完成。一直以来,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大家大多依赖药物控制。而如今,个性化运动处方的出现,无疑为“医养结合”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慢性病管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今年,这个意义非凡的项目把天目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为试点。项目面向150名50岁以上、自愿报名的家庭医生签约居民,为他们精心定制个性化运动训练医疗处方,并且配套了一系列相关的医疗服务。
在项目初期,参与者会前往医院。在医生的耐心指导下,他们会掌握标准的运动姿势。之后,他们可以选择在家里进行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医生也不会闲着,会持续开展指导随访工作。通过对运动效果进行精准评估,一方面有助于完善在地社区慢病管理运动疗法实施方案;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参与者提升心肺功能,有效控制慢性疾病,最大程度地减缓甚至避免并发其他病症。可以说,这一项目的开展,有望为社区慢病管理带来全新的突破,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在基层社区落地生根。
当前,我国的慢病形势十分严峻。四类慢病,也就是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疾病、糖尿病与代谢性疾病及其并发症引发的致死比例超过了80%。其中,有五分之二是因为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我国的冠心病与心梗死亡率也在逐年增加。在项目的启动仪式上,专业医生特别强调:“在慢病管理中,加强对心肺功能的保护,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这也就意味着,在慢病管理领域,仅仅把目光聚焦在治疗上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预防”放在首位,将增强心肺功能作为主要目标。
但是,对于广大中老年群体来说,如何进行有效的预防以及合理恰当的养护,一直是困扰他们的一个大难题。针对这个问题,天目西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胡敏提出:“以前很多中老年人士都很重视通过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然而,只有科学化的支持系统才能让运动真正成为‘良药’。要做到‘因人而异’,更精准地实现‘一人一策’。”同时,她还表示,该项目将作为社区推动“医养结合”助力养老服务、推动家庭医生服务效能、促进数智结合、优化社区公共卫生服务的一次有益探索,也是落实国家体重管理年要求的具体举措。这个项目有望进一步改善辖区内中老年群体的身体指标,减缓慢病发展并尽可能规避并发症的出现。
静安区民政局领导杨烨烽表示:“我们希望推动‘医疗 + 运动’的专业方式,运用医生的专业积累和运动训练软件辅助,推动‘有医生指导的个人科学健身运动方案’,让老百姓可以享受更细致的个性化定制,让民生服务更精准。”静安区卫健委领导彭程认为:“由医疗部门来促进运动的科学性、竞争性、针对性,在中国还是一个新课题,也是一种文明理念传播深入的过程。所以不但需要医院来开展宣讲,还需要社会力量支持。”同样,项目的推动者、静安区护工服务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晓也呼吁:“随着家庭医生签约制度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需要可以支持医疗的前置性措施能配置到社区层面。而慢病管理作为社区医院的重要职责,也需要更多技术、人力和数据方面的支持。”
本文介绍了天目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的运动疗法项目,该项目为中老年人定制个性化运动处方,为社区慢病管理带来新路径。结合我国严峻的慢病现状,强调预防的重要性。各方对项目给予肯定并提出期望,此项目有望改善中老年群体健康状况,推动基层慢病管理和“健康中国”建设。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1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