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歌等人在版纳植物园的环保之行,胡歌等明星夜探版纳植物园,遇见神奇生物

这篇东方卫视《一路前行2》第七期即将播出的内容,节目中胡歌、陈龙、林一等人来到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他们在夜探过程中看到了许多神奇生物,还介绍了植物园的创建者蔡希陶的贡献,以及植物园工作人员如今的努力成果,包括对动植物的保护、研究等,同时讲述了胡歌等人在园内的具体活动,如拜访养无刺蜂的专家、在望天树下的种子收集与种植等,展现了自然保护精神的传承。

15日20:20,东方卫视的《一路前行2》第七期就要和观众见面啦。胡歌、陈龙、林一、韩李李以及“科普向导”张辰亮一同前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开启一场深入探究雨林独特动植物的奇妙之旅。

胡歌、陈龙、林一和小亮在夜晚探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时,沿途所遇的神奇生物那可真是让人应接不暇。瞧,有正在交配中的竹节虫,这种独特的昆虫行为在平常可不容易见到呢。还有中国最大的马陆“三叶菌肢马陆”,它那庞大的身躯在马陆家族里可是相当显眼。中国最大的螽(音同中)斯“巨拟叶螽”也现身了,它那巨大的身形仿佛是雨林中的小巨人。更有中国体型最大的壁虎,这些神奇的生物让胡歌都忍不住感叹:“好像突然打开了一扇门,看见了一个新的世界”。而见多识广、阅虫无数的小亮也说道,自己在这里有许多的“人生第一次”。

回溯到1959年,中国植物学家蔡希陶带着一群刚毕业的大学生一头扎进了雨林。当时的条件极为艰苦,他们从最基础的砍树、种菜、养猪做起,逐步创建了西双版纳植物园。在那样困难的情况下,蔡希陶先生从世界各地引进植物,像橡胶树、可可等重要的植物资源都是他引入的。蔡希陶先生的这种精神一直如同明亮的灯塔,照亮着后来的科研工作者前行的道路。现在,版纳植物园的工作人员们依然坚守在保护和研究热带动植物的岗位上。他们将自己的爱好与工作完美融合,你看,有的人专注于养禽鸟,努力传播本土鸡文化;有的人潜心研究鱼类,还开办了鱼展馆;还有的人精心收集园区里的种子、鸟巢等制作成标本,用于科普展览呢。许多平日里难得一见的本土珍稀动植物,在版纳植物园工作人员的悉心照料下茁壮成长,并且他们还进行环保宣讲,引导公众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理念。

胡歌等人在版纳植物园的环保之行,胡歌等明星夜探版纳植物园,遇见神奇生物

在植物园之中,胡歌等人去拜访了养无刺蜂的专家汪正威。无刺蜂可是很特别的蜂类,它的尾针已经退化,不会蜇人,而且它能够为热带植物传粉,在经济和生态方面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不过目前针对它的研究还比较有限。环保行动者们在汪正威的引领下,近距离地观察了卡士无刺蜂、黑胸无刺蜂、光足无刺蜂等多个无刺蜂品种,甚至还现场品尝了无刺蜂的蜂蜜,这可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

望天树可是热带雨林的标志性物种。在七十年代以前,西方的科学家们都认为中国没有热带雨林,直到我国的科研工作者在中国云南勐腊发现了望天树,这才为中国存在热带雨林提供了极为关键的证据。胡歌、陈龙、林一和小亮来到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望天树下,收集望天树的种子,然后在开阔的地方种下望天树的幼苗。四十年前,科研前辈们在植物园种下了一片望天树,才有了如今这片繁茂的望天树林;四十年后的今天,这些环保行动者们种下望天树的幼苗,也许再过四十年,同样会有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坐在地上,望着前辈们留下的树林发出深深的感慨,然后种下下一批种子。就这样,保护自然、热爱自然的精神如同璀璨的火炬,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永不停息。

《一路前行2》节目嘉宾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经历,包括看到的神奇生物、植物园的创建历程、工作人员的贡献以及嘉宾们的具体环保行动等内容,展现了自然保护精神在不同时期的传承,让人们感受到保护自然的重要性以及这种精神传承的深远意义。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17199.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2月15日
下一篇 2025年2月15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