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2.0时代,视觉“四小龙”的转型求生路,AI视觉厂商的挣扎:昔日辉煌与今日困局

2025年开年AI领域竞争升级的状况,特别聚焦于AI 1.0阶段曾风光无限的视觉厂商,如格灵深瞳、云从科技等。这些厂商披露的2024年度业绩预告显示仍处于亏损状态,商汤科技、旷视科技等也面临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亏损原因,包括产品交付延后、投入增加等。同时讲述了在AI 2.0时代竞争下,这些以“四小龙”为代表的视觉厂商积极求变的举措,以及业内人士对未来AI领域竞争格局的看法。

财联社1月23日消息(记者付静报道)2025年伊始,AI领域的竞争愈发激烈。相较于当下备受资本青睐的大模型新兴企业而言,那些在人工智能1.0阶段曾无比耀眼的企业,如今显得有些黯淡无光。

近期,格灵深瞳(688207.SH)、云从科技 - UW(688327.SH)、云天励飞 - U(688343.SH)、奥比中光 - UW(688322.SH)等企业纷纷公布了2024年度业绩预告,结果显示,这些企业预计去年全年的归母净利润依然处于亏损状态。

视觉赛道曾经在AI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财联社记者发现,被称为“四小龙”中的商汤科技 - W(00020.HK)、云从科技虽然成功进入资本市场,却长期面临着“摘U”的难题。相较之下,依图科技、旷视科技的命运更加坎坷,至今都未能成功上市。自从OpenAI发布ChatGPT之后,AI进入了2.0阶段,整个行业全面投身于大模型的浪潮之中。面对成为新焦点的“六小虎”们、持续发力的互联网大厂以及众多已经布局其中的传统软件厂商,以“四小龙”为代表的视觉厂商正在积极寻求变革。

灵犀光年联合创始人张亮在接受财联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四小龙’能否继续在这个领域立足,取决于它们的方向定位,以及能否为用户创造核心价值。懂得变革就能发展,否则很可能被市场淘汰。不过,盈利困难是全球AI企业共同面临的挑战。”

曾经的明星企业深陷亏损泥沼

经过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格灵深瞳去年预计亏损1.67亿元 - 2.4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84.87% - 175.65%;云从科技去年预计亏损5.9亿元 - 6.8亿元,上年同期归母净利为 - 6.43亿元;云天励飞去年预计亏损5亿元 - 5.9亿元,亏损同比扩大30.51% - 54%;奥比中光去年预计亏损约6000万元,同比减亏78.25%。

在谈到亏损的原因时,格灵深瞳表示是智慧金融领域产品交付延迟;云天励飞提到公司在芯片方面持续投入,经营毛利无法覆盖研发等投入;云从科技称,推进产品与客户结构优化调整导致业务短期内受到较大冲击,新订单拓展受阻,同时购置大量算力服务器使得折旧费用同比增长。

根据商汤科技2024年中报,去年上半年其亏损24.57亿元。据媒体统计,自2019年以来的五年半时间里,商汤科技累计亏损492.03亿元。根据旷视科技IPO注册稿,2018 - 2021年上半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 28.00亿元、 - 66.43亿元、 - 33.26亿元和 - 18.65亿元。据媒体报道,依图科技在2017 - 2020年上半年总亏损超过72亿元。

在同赛道同期成长起来的企业中,格灵深瞳的表现值得关注。2022年,该公司在登陆资本市场的第一年实现了盈利,率先成为AI计算机视觉盈利第一股并且“摘U”。然而,在上市前五年以及随后的2023年,格灵深瞳的净利润均为负数。

AI企业连年亏损,往往将原因归结为在核心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方面投入过大。不过,云从科技在去年三季报披露后也曾向媒体表示,尚未盈利也是行业竞争加剧导致的。

张亮分析称,产业竞争主要来自几个方面:一是技术上已经从1.0时代单点技术突破转变为大模型带来的全面场景覆盖;二是市场需求从SDK接入方式转变为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三是代差变化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本质上是代际差异,1.0时代的企业有些措手不及,缺乏技术和人才储备。”

早在2018 - 2021年,国内视觉公司创业呈现爆发式增长,融资大戏不断上演,如今这些公司的光环逐渐褪去。就在1月12日,云从科技发布公告称,核心技术人员张岭因个人原因辞职,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据悉,张岭是云从科技三名核心技术人员之一,曾任公司副总裁、AI平台中心负责人。

张亮告诉财联社记者:“以‘四小龙’为代表的视觉公司的生存空间必然会受到进一步挤压。”

积极求变 谁能留在牌桌上?

在AI 2.0时代,竞争激烈,众多企业环伺。目前,“四小龙”们已经在积极谋求变革。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云从科技与华为开展了战略合作,选择昇腾作为主要技术路线,在其平台上开发AI大模型应用。

不久前,依图科技总裁段爱国在一次对外演讲中表示,随着AI 2.0的引入,依图科技通过多模态自监督学习,实现了跨领域的泛化能力,使AI从“工具”进化为“智能体”。

根据商汤科技财报,去年上半年生成式AI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255.7%,占总收入的比例提高至60.4%,成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传统AI收入5.2亿元,同比下降50.6%。10月,商汤科技确立了AI 2.0时代的“大装置 - 大模型 - 应用”三位一体战略,提出聚焦以生成式AI为代表的核心业务,加速实现盈利和稳定现金流,12月3日宣布“1 + X”架构战略重组完成。

同时,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印奇出任力帆科技(601777.SH)董事长,或许是想通过运作上市公司实现“曲线IPO”。力帆科技近日在接受调研时表示,新董事长将发挥其在人工智能领域长期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探索人工智能与汽车工业的融合,加速推动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另据媒体报道,旷视科技已经在考虑未来将机器人业务赋能给力帆科技。

近期依图联合创始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规模化商业落地这个课题,我们一直没有解决,我觉得‘四小龙’都没有解决,这可能是大家都在探索的最大命题了。”实际上,即便那些受资本青睐的“六小虎”,最终也面临着商业化的问题。

张亮在采访中提到了“产品价值=新体验 - 旧体验 - 替换成本”这个公式,并表示:“如果产品价值足够高,无论是B端还是C端,这种模式都是可行的。现在已经有公司在B端的营收比较可观,所以并不是说赚钱都特别困难,只是现在处于整个AI行业的早期,技术和用户接受程度都还不够成熟。”

谈到未来AI领域的竞争格局,张亮认为市场上留下来的企业将分为几类:一是具备三要素构建基座大模型的传统大厂;二是像百川智能等抓住细分场景将垂类模型做深做透的企业;三是如DeepSeek、月之暗面等人才密度高、具备较强算法和压缩AI算力成本技术能力的企业;四是在1.0时代真正实现转型变革的公司。

本月IDC最新发布的研报显示,市场开始进入整合期,其中,“由于商业模式难以为继,基础模型市场将进行整合。到2029年,企业使用的80%基础模型最多由8家供应商提供。”

(财联社记者付静)

本文总结了AI领域在2025年竞争升级的大背景下,AI 1.0阶段视觉厂商面临的困境,包括业绩亏损等问题。详细分析了亏损的多种原因,如产品交付、投入成本等。同时重点阐述了这些厂商在AI 2.0时代积极求变的各种尝试,如战略合作、业务转型等,还探讨了业内人士对未来AI竞争格局中不同类型留存企业的看法,展现了整个AI视觉领域从过去到未来的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的演变。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754.html

(0)
SorrowfulSorrowful
上一篇 2025年1月23日
下一篇 2025年1月23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