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举措,详细阐述了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这一热点。介绍了该标准的内容、此前的应用成果、暂停情况以及重启信号,探讨了“优质”企业标准的确定方式,还强调了要正确看待科技企业成长与风险。
资本市场在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方面持续发力,释放出积极信号。具体表现为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等,这一系列举措旨在推动优质“硬科技”企业在A股成功上市。
有券商投行人士指出,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意义重大。它能够帮助更多未盈利的优质科创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而当前,为了更好地推行这一标准,需要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这就要求健全精准识别科技企业的制度机制,完善科技企业信息披露规则,引导市场以客观冷静的态度对待科技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风险,营造出包容创新的市场生态。
第五套标准含金量几何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是在科创板设立之初就推出的上市标准之一。它采用“市值 + 研发”的评估方式,不要求企业具备一定的营收和净利润规模,而是着重强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等条件。这一标准为那些暂时不具备盈利能力,但真正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提供了便利,其目的在于支持未盈利的、具有高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
第五套标准吸引了大量一级市场资本流入生物医药领域,使得该行业的投融资活跃度显著提升。截至目前,已经有20家医药类企业通过第五套标准成功登陆科创板。在资本的支持下,这些企业能够保持较高水平的研发投入,历经自研产品获批、产品商业化等重重挑战。近三年,它们累计研发投入合计近300亿元,2024年共实现9款新药产品获批,其中5款为一类新药。
在市场上,创新药领域一直流传着“三十定律”,即一款创新药研发平均需要耗时10年,耗资至少10亿美元,成功率不足10%。创新型生物医药企业在发展初期通常研发投入大、业绩兑现周期长。从这20家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研发成果正在加速兑现,临床优势正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还推出了多款重磅创新产品,整体经营业绩呈现出持续向好的态势。
然而,受多重因素影响,自2023年6月第20家智翔金泰上市后,采用第五套标准申报的未盈利企业IPO审核进程进入实质性暂停阶段,其重启时间一直备受关注。2024年6月“科创板八条”的发布标志着科创板新一轮深化改革启动,为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释放了积极信号。2025年3月,证监会会议明确提出,支持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发行上市,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尽快推出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例,为重启第五套上市标准指明了方向。
“优质”标准如何确定需明确
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的前提是拟上市企业要符合优质未盈利科技企业的标准。那么,什么样的企业才算优质?如何精准识别科技型企业?怎样支持优质未盈利企业上市?这些都是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必须要解答的问题。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硬科技”企业具有科创能力强、成长空间大、市场前景广等特征,虽然尚未盈利但具备高增长潜力。当前,需要设定明确的技术标准和评估体系,依据关键核心技术、市场潜力和科创属性等进行专家识别和公众认同。而对于企业技术优势和创新潜力的判别,则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进行行业分析和财务考察,评估其科技实力和成长性。
一家券商的投行人士指出,精准识别科技企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体系。该体系至少应涵盖企业的研发投入、技术创新能力、技术转化能力、市场前景等方面。此外,还需要结合企业的财务报表、业务发展计划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
田利辉还认为,这次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不会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骤然增加股票供给,而是会进行精准滴灌,优中选优。从“利润门槛”转向“技术含金量 + 商业化前景”双维度评估,实现筛选机制的升级。同时,会将未盈利企业的估值定价权交给市场,实现风险定价权转移,倒逼投资者提升科创赛道研判能力。
近期,A股市场IPO发行节奏有回暖迹象。3月11日,傲拓科技申报科创板IPO获上交所受理,这是今年以来沪深交易所受理的首单IPO申请。
正确看待科技企业的成长与风险
科技企业通常经营业绩不确定性大、转盈利周期长。一旦成功,可能会有爆发式甚至指数级的增长;但如果失败,则可能要付出巨大代价。这既是市场规律,也是创新规律。
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全国两会经济主题发布会上表示,希望市场各方全面客观冷静看待科技企业成长中的风险,通过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有效管理风险、获取收益。对于未盈利企业上市等情况,希望各个方面给予更多包容和理解,共同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更加健康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创新生态。
上述券商投行人士表示,监管部门要加强针对科技企业,尤其是未盈利科技企业的监管力度,实施差异化的信息披露制度。这类企业要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研发进度、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等信息,以便投资者能够更充分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发展前景和潜在风险,进而科学分析并作出投资判断。
该人士还指出,科技企业成长周期长、风险高,但发展后劲足。投资者在买入并持有未盈利科技上市公司股票时,最好买入多个标的,以分散投资风险,同时要摒弃短线投机炒作的心态,以长期投资的理念陪伴科技企业共同成长。
本文围绕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聚焦稳妥恢复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适用展开。介绍了该标准的内涵、过往成效、暂停与重启情况,探讨了优质企业标准的确定方法,强调了要正确看待科技企业成长与风险。通过多方面的分析,展现了资本市场对“硬科技”企业的支持以及相关制度的完善方向,为市场参与者和监管者提供了思考和参考。
原创文章,作者:Foste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