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教育厅在92所高校推行“身体倍儿棒”证书制度,将学生体测成绩与毕业荣誉挂钩,分析了该举措的背景、意义,从人才观变迁、践行健康中国行动、对用人单位和高校学生的影响等多方面进行阐述,并以试点学校为例说明了其成效,最后强调了培养新时代健康青年的重要性。
近日,云南省教育厅做出了一项意义深远的举措,在省内92所高校全面推行“身体倍儿棒”证书制度。这一制度将学生的体测成绩与毕业荣誉紧密关联起来,对于每年体测成绩达到80分及以上的毕业生,会专门颁发“大学生体质健康优良证书”。此举措一经推出,就如同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水面,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激起了层层涟漪,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思考。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在毕业典礼上,校领导手中除了毕业证和学位证之外,还多了一本能够证明学生“身体棒”的证书;用人单位在筛选人才时,不再仅仅把目光聚焦在学历和技能上,也开始重视对求职者的健康评估;大学生们逐渐将日常锻炼养成一种习惯,在图书馆埋头苦读的同时,也能在运动场上挥洒汗水,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支点;整个社会也开始认同“健康体魄”和“专业素养”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身体倍儿棒”证书就像一面多棱镜,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人才观正在发生的深刻变迁。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着实令人担忧。在校园里,拉不起引体向上的“脆皮青年”并不少见。尽管大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但优秀率却长期处于偏低的水平,同时近视率和肥胖率一直居高不下。《“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而云南省在高校推行的体测成绩可视化、荣誉化政策,无疑是践行健康中国行动的一项创新举措,为推动大学生健康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回顾历史,清华大学有着“无体育、不清华”的优良传统,而如今云南推行“身体倍儿棒”证书的实践,正是这种重视体育健康理念的延续和发展。人们满怀期待,希望更多的青年能够重视自身的身体健康,更多的高校能够关心青年的体质状况,让“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不再仅仅是一句响亮的话语,而是能够真正变为现实。当健康体魄与专业素养共同构成人才评价的“双子星”时,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个体生命质量的显著提升,更是一个民族实现永续发展的坚实根基。
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身体倍儿棒”证书所承载的意义远不止于记录青年的运动汗水。它还蕴含着青年们自律、坚持以及突破自我的意志品格。如今,不少企业已经将体能测试纳入了人才选拔的环节,有的企业甚至将“身体素质”明确写入了领导力模型。可以预见,当毕业生拿出一本由校方认定的健康凭证时,这本证书不仅会成为企业评估入职者的重要依据,更会成为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的一枚重磅砝码。
从高校学生的视角出发,以往那种“及格万岁”的体测心态可能会逐渐减少。因为“身体倍儿棒”证书正在校园里创造一种全新的激励机制。从院系颁发的“良好”证书,到校党委书记颁发的“优秀”证书,校园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锻炼有成效,进步有回报”的浓厚体育氛围。
以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这一试点学校为例。2024年6月,该校开始实行“身体倍儿棒”证书制度。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该校学生的日均运动时长正逐步提升,体测优良率同比上涨了3.13%。学生们普遍认为这本证书的激励效果“非常显著”。更值得欣喜的是,这种将健康管理前置到所有年级的设计,正在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终身受益的运动习惯。
当“健康是1”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当“勤锻炼”的生活方式慢慢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当青春的校园里,不仅绽放着知识的光芒,更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当“身体倍儿棒”证书在毕业典礼上熠熠闪光,这些场景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清晰而明确的信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大学生的健康体魄与专业学识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培养出体魄强健、精神刚毅的新时代青年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
可以说,“身体倍儿棒”证书,终将成为时代赠予大学生最好的毕业礼。
本文围绕云南省高校推行的“身体倍儿棒”证书制度展开,阐述了该制度出台的背景是大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堪忧,分析了其在人才观变迁、践行健康中国行动、对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影响等方面的意义,并通过试点学校的成效证明其可行性和有效性,强调了培养健康新时代青年对民族复兴的重要性,“身体倍儿棒”证书有望成为激励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