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林场的内蒙古耀禾牧业有限公司大鹅养殖基地的发展情况,包括基地的组建、养殖规模、经营模式、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未来规划,展现了该基地以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在早春时节,当第一缕晨光洒向大地,天空中偶尔会有几朵雪花悠悠飘落,不过它们很快便消融得无影无踪,给这清晨增添了几分静谧。然而,在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林场的内蒙古耀禾牧业有限公司大鹅养殖基地内,却是一派热闹的景象。此起彼伏的鹅叫声,就像欢快的音符,打破了清晨的宁静,奏响了一曲充满希望的早春致富乐章。
踏入这个大鹅养殖基地,映入眼帘的是成群结队的大白种鹅。它们就像一群活泼的孩子,时而引吭高歌,那洪亮的声音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它们的活力;时而低头专心觅食,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美食;时而扑腾着宽大的翅膀,相互嬉戏玩耍。养殖基地负责人张强和工人们正忙碌地穿梭在鹅群之中,他们目光专注,仔细地查看着每一只种鹅的生长情况,就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
据张强介绍,基地于2024年借助当地的招商引资政策,成功引进了黑龙江两家实力强劲的鹅产业企业,通过联合组建的方式,才有了如今的规模。目前,基地存栏1万只种鹅用于繁殖。这1万只种鹅可是基地的“宝贝”,预计全年产蛋量可达100万枚。这些蛋经过精心培育,能够孵化出50万只健壮的幼鹅。同时,还会屠宰50万只作为商品鹅出售,这一系列的产出有望为基地带来可观的收入。
在经营管理方面,近两年该大鹅养殖基地采用了“合作社 + 公司 + 农户”的创新模式。这种模式积极发挥了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农牧民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庭院、房前屋后的空地资源以及自身的劳力技术资源,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农牧民们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林下养鹅”新模式,让这片土地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张强高兴地说道:“除了种鹅繁育,今年我们还要陆续养殖10万只商品鹅。这些商品鹅将在林场内进行自然放养,它们吃的是天然的牧草,喝的是清澈的河水。这样的生长环境使得商品鹅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而且,这种自然放养的方式还能节约养殖成本,预计能带来千万元的收入,直接带动本地职工的收入增长。”
鲁北林场四分厂职工贾向国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以前我们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到鲁北街里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非常不稳定。现在有了这个种鹅繁育基地,我们不仅能在自己家里养1万只商品鹅,而且养殖四个月后就能挣10万元的收入。日子是越过越好了,我们的生活也更有盼头了。”
张强还介绍说:“草原鹅是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通过发展林下大鹅养殖,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让原本闲置的土地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还改善了草原的生态环境,实现了经济高效化和长期生产无害化。目前,该公司已经辐射带动了众多养鹅户,养殖大鹅、芦花鸡、乌鸡等超50万羽,辐射带动养鹅户200多户,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说起下一步的打算,张强充满信心地表示,今年基地将持续与周边养殖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基地会为农户提供鹅雏、技术指导和订单回收服务,帮助农户解决养殖技术和销售难题。通过这种方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加入到养鹅行列中,一起实现增收致富的梦想。
内蒙古耀禾牧业有限公司的成功实践,正是扎鲁特旗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缩影。近年来,扎鲁特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更优的政策、更实的举措吸引优质企业、项目落户发展。这些企业和项目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形成了集聚效应,为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本文围绕内蒙古耀禾牧业有限公司大鹅养殖基地展开,介绍了其组建、养殖规模、经营模式及带来的经济效益,还提及未来规划。该基地通过创新模式带动农牧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是扎鲁特旗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振兴的典范,展现了当地产业发展为乡村带来的积极变化。
原创文章,作者:Wonder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