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新入职的“AI监测员”——身披银甲的机器狗首次开展实地监测的情况。介绍了其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优势,如适应复杂地形、快速分析数据等,还提及未来将在更多场景应用该监测模式。
在杭州市,近期出现了一个新奇的身影。一只身披银甲的“数字员工”正沿着45度的陡峭坡道缓缓下行。它的前视摄像头精准地锁定水面后,俯身将采样头慢慢放入水中。原来,这是浙江省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新入职还处于试用期的“AI监测员”,此次也是它首次在现场进行实地监测工作。这一智能体集地形征服者、芯片极客、数据“闪电侠”等多种特质于一身,是杭州生态环境领域对于智能科技的一次全新探索与大胆尝试。
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所面临的场景是多样且复杂的。在日常监测过程中,当遇到地形条件严峻的采样点时,至少需要两名监测人员携带各类采样及现场监测设备艰难地前往。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然而,经过演练可以看到,机器狗仅依靠它的四足就能够轻松跨越落差半米的陡坡,快速到达河道边缘并就位。它每日可以进行多个点位的分时取样,而且单次充电后最多可覆盖20公里的范围。
除了能够适应多种复杂地形之外,机器狗背部的微流控芯片更是有着出色的表现,仿佛在演绎着“滴水出数”的神奇。以往在进行采样工作后,样品需要送回实验室进行分析。特别是在距离较远的地方,仅仅来回的车程就要花费一天的时间,至少要隔天才能得到数据。而如今,机器狗能够在5分钟内完成pH值、COD、硝酸盐、氨氮、总氮等5项监测指标的采样、分析以及数据传输工作,工作人员在手机端就可以随时查看相关数据。据工作人员介绍,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微流控芯片水质分析技术在测定氨氮、总氮等项目时,试剂消耗量减少了80%,设备体积也减少了80%,而分析效率却提高了50%。
过去,在应急监测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一趟又一趟地在采样现场和分析实验室之间来回奔波。现在,这只日均行走2万步的“硬核员工”已经逐步加入到了环保守护者的队伍当中。它就如同水环境里的“天网”探头一样,可以进行应急水样的无人监测、分析以及实时数据传送。未来,杭州还将继续探索智慧监测的新手段,把“四足机器人 + 微流控”水质监测模式应用到河道巡查、饮用水源地监测以及重大活动保障等更多场景当中,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全新的路径。
本文介绍了杭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的“AI监测员”——机器狗首次实地监测情况,阐述了其在适应复杂地形、快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优势,以及在应急监测中的作用。未来,“四足机器人 + 微流控”水质监测模式将在更多场景应用,为生态环境管理工作开辟新路径。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40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