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机械狗:从技术到应用的全景洞察

本文聚焦四足机械狗,介绍了广发证券对其的研报观点,分析了四足机械狗在不同场景的发展潜力、国内外参与者情况、软硬件架构、产业链特点,还提及了可能面临的风险。

据智通财经APP消息,广发证券发布的研报显示,四足机械狗在工业、军事、消费等诸多场景中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潜力。和技术含量更高的人形机器人相比,机器狗以相对较低的技术水平满足了特定小市场的需求,能够更快地实现商业化落地。虽然国内在机器狗领域相较于海外厂商起步较晚,不过国内企业十分重视应用场景的落地以及成本管控能力,所以商业化潜力更为巨大。后续,我们应持续关注关键零部件、本体厂以及应用场景这三个重要方向。

下面是广发证券的主要观点:

四足机器狗:技术进步与市场需求的完美交汇

机器狗的外形与四足动物极为相似,它可以自主行走,具备跨越崎岖复杂地形的能力。不仅如此,它还拥有灵活性、自动避障以及多地形自适应等显著特点。借助腿式运动控制器,机器狗能够穿越一些人类难以抵达的环境。因此,在工业、军事、消费等众多场景中,四足机器狗都具备很强的发展潜力。

参与者不断增多,国产机器狗竞争力日益提升

目前,在机器狗行业,海外的主要参与者有波士顿动力、ANYbotics等,它们在技术研发方面起步较早。而国内的主要参与者包括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蔚蓝智能等,这些企业主要聚焦于工业级和消费级场景的机器狗研发与落地。尽管国内企业相较于海外厂商起步晚,但国内企业重视应用场景的落地以及成本管控能力,所以商业化潜力更大。

四足机器狗的主要软硬件架构可以划分为:感知端(传感器系统)、决策端(导航&规划系统)、运控端(运动控制系统)。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技术同源,能够为人形机器人的量产积累技术和应用经验。

产业链分析:硬件相对成熟,软件决定上限

目前,机器狗主流的运控算法采用SLAM定位导航 + MPC运控/强化学习运控的方案。随着AI具身智能的引入,有望打通感知 - 决策 - 执行之间的壁垒。根据英伟达实验室的消息,英伟达NaVILA采用VLA架构(视觉 - 语言 - 动作模型),已经部署在宇树机器狗上进行测试,在25项指令中实现了88%的成功率。

硬件:方案基本确定,模组厂为关键变量

关节电机执行器是四足机器狗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它承担着驱动机器人腿部运动的重要任务。一般来说,单只机器狗会搭载12个执行器(高性能电机 + 行星减速器),其价值量占比较高。机器狗传感器正朝着多模态方向发展,有望带动附加价值的提升。电机、减速器作为成熟的工业产品,目前供应链相对稳定,我们重点关注各部件供应商在本体厂的验证合作情况。后续供应链的变量可能会集中在模组厂的参与,现阶段本体厂大多采用自研模式生产执行器,后续随着量产规模的扩大以及成本方面的考虑,在量产、研发成本上更具优势的模组厂可能会加入供应链,为本体厂提供配套服务。

风险提示:四足机器狗产品落地可能不及预期;存在核心技术的迭代风险;供应链竞争格局也可能发生变化等。

本文全面分析了四足机械狗的发展潜力、国内外发展情况、软硬件架构和产业链特点。指出其在多场景有潜力,国内虽起步晚但商业化潜力大。同时提到硬件相对成熟、软件决定上限,且后续模组厂可能影响供应链。不过,该领域也面临产品落地、技术迭代和供应链格局变化等风险。

原创文章,作者:Daniel Adel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9437.html

(0)
Daniel AdelaDaniel Adela
上一篇 2025年3月19日
下一篇 2025年3月19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