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围绕通过稳股市、稳楼市以及金融支持来提振消费展开论述。介绍了相关政策的出台背景,分析了稳股市楼市与消费之间的关联,强调了稳定资产价格对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在实施过程中要防范金融风险,期待政策能有效提振消费。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通过稳定股市、稳定楼市以及金融支持发力,来遏制居民财富进一步缩水,从而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与能力,最终实现提振消费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
▲资料图:稳股市、稳楼市,能够有效遏制居民财富进一步缩水。图/新华社
“稳住楼市股市”这一表述,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之后,又首次出现在促消费的文件当中。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首次在促消费文件里强调稳定股市、稳定楼市,并提出了相应的举措。其目的在于努力让老百姓的消费底气更足,消费预期更加稳定,消费信心更为强劲。
回顾以往的促消费政策,大多集中在发放消费券、减税降费或者提高工资等直接刺激手段上。而此次将稳定股市、稳定楼市纳入促消费政策范畴,着实令人眼前一亮。这不仅显示出政策思路的转变与深化,更是基于对当前消费市场结构性问题的深刻洞察。
不过,这种政策变化并非毫无征兆。在之前的全国两会上,“稳住楼市股市”就已经首次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的总体要求之中。而且在两会期间的国是讨论里,也有不少代表委员将稳定股市楼市与促进消费紧密联系起来。
例如,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建议设立10万亿股市平准基金和10万亿楼市稳定基金。通过这种方式,给予市场明确的积极信号和信心,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进而能够消费、敢于消费、乐于消费,不再持币待购和观望。
稳定股市、稳定楼市,从本质上来说,是宏观调控中对资产价格重视程度的升级。它们之所以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是因为股市和楼市不仅仅是两大交易市场,同时也是我国居民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居民的消费意愿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消费能力。
当资产价格下跌时,即便居民的收入保持稳定,财富缩水效应也会导致消费意愿下降。相反,稳定的资产价格能够增强居民的消费底气,形成财富效应,推动消费升级。当前消费市场的低迷,与消费者在股市、楼市低迷的大背景下,财富缩水、预期减弱,消费意愿趋于保守有着密切的关联。
经济学家辜朝明在研究过世界各国多次经济周期后,提出了“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该理论指出,当经济主体(企业或家庭)在资产价值缩水后,往往会更专注于“去杠杆”(还债),而非进行投资或消费。这就导致传统的货币政策刺激难以发挥作用,此时政府的财政支出和信心恢复就成为经济复苏的关键。事实上,在近两年,国内与消费不振相伴的,确实是“提前还贷潮”以及居民存款的激增。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稳定股市、稳定楼市来遏制居民财富进一步缩水,减轻居民“去杠杆”的心理压力,进而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与能力,可谓是对症下药。毕竟资产稳定了,消费才能兴旺。
宏观调控重视资产价格,将稳定股市楼市与提振消费相关联,这是一种全新的政策思维。它建立了一条贯穿资产、信心与消费的逻辑链条——通过稳定股市和楼市,可以托底居民的财富预期,进而稳定消费信心,同时也能让股市楼市更加稳定。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也正在研究出台金融支持扩大消费的专门文件,强化金融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引导金融机构从消费供给和需求两端入手,积极满足各类主体多样化的资金需求。此举意在通过系统性、协同性的政策安排,激发消费活力。
在此背景下,需要明确指出的是,在稳定股市、稳定楼市、稳定信心的同时,应着重致力于推动经济的良性修复,真正激发内需潜力。股市和楼市的稳定,核心在于防止过度波动,而不是一味地“托市”;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时,应避免超前消费和过度负债,时刻不忘防范金融风险。
很明显,在提振消费方面,无论是稳定股市、稳定楼市,还是金融支持发力,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我们期待各项政策措施能够更快更好地落地见效,切实为居民增收减负,有效解决内需不足这一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真正实现消费的提振。
本文深入探讨了通过稳股市、稳楼市和金融支持来提振消费的政策举措。阐述了相关政策的背景和变化,分析了资产价格与消费之间的紧密联系,强调了稳定资产价格对消费的重要性,同时提醒要防范金融风险。期待政策能有效解决内需不足问题,实现消费提振。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