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关于入境游的提案与建议。随着我国免签政策不断扩大,入境游市场规模增长,但仍存在一些阻碍外国人来华旅游的问题。委员们针对这些问题纷纷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旨在进一步推动入境游的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有一则与旅游行业息息相关的消息备受关注。全国政协委员、春秋航空董事长王煜已经连续第6年提出关于入境游的提案。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中国入境游市场呈现出一幅欣欣向荣的画卷,其规模随着免签国家范围的不断扩大而持续增长。
我国在免签政策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目前,已同26个国家达成全面免签协议,先后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政策,对54个国家给予过境免签待遇。去年12月,更是传来利好消息,中国宣布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的停留时间进行延长,从原来的72小时和144小时统一延长为240小时(也就是10天)。同时,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新增至60个。
航旅纵横的最新统计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入境游市场的热度。在2025年1月1日 - 3月4日期间,我国入境民航旅客量约达到696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约29%。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成都成为了入境旅客的首选目的地,而厦门、杭州、昆明、青岛、南京等城市也凭借各自独特的魅力,吸引了众多入境游客的目光。
王煜在提案中指出,2024年仅仅是免签入境的外国人数量就高达2011.5万人次,同比上升了112.3%。大量的国外博主和游客通过手机镜头,将真实的中国展示给各国民间,并且通过他们向自己的亲朋好友进行传播。然而,王煜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在日常的对外交往里,不少外国人对来华入境游存在“不愿来,不敢来,不方便”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误解、未知和习惯差异。
王煜举例说道:“就拿公共厕所设施建设来说,中国的公共厕所绝大部分是蹲厕,这对于日韩等亚洲国家的游客而言,存在不会使用或者不习惯的情况,导致如厕成为了一个难题。另外,外国人在华无法登录国外信用卡和支付公司的网站和APP,也不能给支付宝转款,支付仍然不够方便。许多境内OTA、快递等头部平台不支持使用护照和外国人名线上预订国内段机票或快递服务。而且,由于缺乏标识或者翻译有误,外国人难以快速找到相关设施的位置,从而导致行程受阻。”针对这些问题,王煜强调,我们需要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管理,大力推进旅游接待体系便利化建设,持续改善网络环境、入境游客手机支付、境内机票等线上预订、路牌外语翻译、如厕(按照2:1或者3:1的比例,增设一定数量的坐厕并配备必要的消毒设备)等各个服务环节的便利性。
全国政协委员,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免签政策的不断开放为抓入境游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但目前还有很多海外百姓对中国了解甚少,也不清楚中国哪里好玩。因此,旅游部门需要加大组织去国外宣传的力度。他打了个比方,就像航空公司新开国际航线时,都要跟当地旅游组织和景区对接,包装产品一样,这些都是吸引国外游客必须要做的事情。
王煜还给出了另一个建议,他认为应该加强社交媒体在民间外交、国家形象建设中的运用和管理。要进一步发挥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提升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的国际传播效能。他特别强调,除了自主宣传之外,更要积极借助目标市场本地的专业营销能力,以当地人的视角和文化背景,运用当地民众易于理解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来增强营销效果和可信度。
在吸引外国人来华方面,全国政协委员、厦航董事长、党委书记赵东提出了自己独特的建议。他主张用好民航场景,精准实施消费政策。例如,针对特定区域国家、针对不同的停留时间,定制机票消费补贴政策,像重点客源国机票给予更优惠的价格,游客停留时间越长机票越便宜等,以此来撬动旅游消费。
同时,赵东认为持续加强航空口岸能力建设也十分重要。要支持有能力的航空口岸试点更大程度的开放,提升通关服务水平。此外,还需要持续完善外国人旅行生活便利化。虽然目前外国人入境游服务体系正日趋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拿着护照不能自助值机坐飞机、不能自助过闸坐高铁、入境后就“断联”等。他建议持续拓展护照使用场景,让外国人能够更加便利地访问国际互联网,提升外国旅客智慧出行体验,让外国人和我们一样深刻体验到“一证走天下”的现代化便利中国。
本文围绕今年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关于入境游的提案展开,阐述了我国免签政策推动下入境游市场规模的增长情况,同时指出了当前入境游存在的诸如外国人“不愿来、不敢来、不方便”等问题。各位委员从旅游服务便利化、宣传推广、社交媒体运用、民航消费政策和口岸建设等多个维度提出建议,旨在解决现存问题,进一步促进入境游市场的繁荣发展。
原创文章,作者:东海凝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