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12 日 0 时 38 分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从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一箭十八星”发射成功的消息,详细介绍了此次发射的两大看点,包括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的首次发射情况以及千帆星座首次在该发射场和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完成组网发射的意义,还提及了商业航天发展的现状与未来规划。
在 3 月 12 日 0 时 38 分这一值得铭记的时刻,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拔地而起,以“一箭十八星”的惊艳方式,将千帆星座第五批组网卫星精准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意义非凡,有着两大显著看点。
看点一: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的首次发射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作为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坐落于海南省文昌市东郊镇。该项目由海南国际商业航天发射有限公司(简称“海南商发”)投资建设并负责运行管理。从 2022 年 7 月动工到此次一号工位首发,总共历时 878 天。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拥有两个发射工位。早在去年 11 月 30 日,其二号工位就已执行了首次发射任务。二号工位是通用型工位,能够满足不同火箭的发射需求。而此次使用的一号工位,则是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的专用发射工位。随着一号工位的首发成功,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双工位均实现首发告捷,这标志着其双工位发射能力得到了完整验证。
为了更好地满足商业发射需求,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在场地建设和发射流程上进行了诸多改进。一号发射工位高度达 83 米,采用模块化钢结构设计。它将传统的地下导流槽改为了地面导流锥,通过地面双向排导、喷水的方式,能有效消解火箭发射时产生的高温,实现降温降噪。此外,一号工位还对传统“三垂”测发模式进行了改进,优化了发射流程,使其具备“7 天发射、7 天恢复”的快速测发能力。
按照计划,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两个发射工位每年均可发射 16 发火箭,这将为我国商业航天的高密度发射需求提供有力支撑。值得一提的是,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的二期项目已于今年 1 月开工,计划于 2026 年底建成。海南商发董事长杨天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二期工程建设将为新型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新建的三号、四号工位年度发射能力累计将不少于 32 发,4 个发射工位的设计年度发射能力有望超过 60 次。
看点二:千帆星座首次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及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完成组网发射
据了解,千帆星座此前的四次组网发射均是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系列火箭完成。此次发射,对千帆星座而言意义重大,意味着它有了更多元的火箭型号应用和发射工位资源的适配,为后续的部署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千帆星座”是由上海垣信卫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垣信卫星”)建设运营的巨型低轨卫星星座计划。根据规划,垣信卫星将在 2025 年底前完成 648 颗 GEN1 卫星发射任务,实现区域网络覆盖;在 2026 - 2027 年完成后续 648 颗 GEN2 卫星发射任务,实现全球网络覆盖。到 2030 年底前,垣信卫星计划通过 15000 颗卫星向全球用户提供低延时、高速率及高可靠性的卫星(宽带)互联网服务。截至目前,垣信卫星已经完成五次组网发射,共将 90 颗卫星送入轨道。
垣信卫星高级副总裁陆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商业低轨卫星星座具有卫星数量多、规模大的特点,采用商业发射场能够保证发射数量和速度,加快星座组网进程。但他也指出,目前中国航天发射资源仍是瓶颈。“这次火箭是五吨运力,我们希望运力能够实现翻倍。在卫星产能方面,服务‘千帆星座’的卫星工厂目前一年可以造出六百多颗卫星。”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运载火箭也在加速迭代。例如今年 2 月首次亮相的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相比长征八号,近地轨道(LEO)运力提升 2 吨左右,太阳同步轨道(SSO)运力提升 1.5 吨左右,达到了 7 吨级。接下来,长征八号甲火箭将与长征八号火箭基本型共同组成长八系列火箭,进而形成太阳同步轨道 5 吨级、7 吨级的运载能力梯队。按照计划,2025 年长八系列火箭将执行 10 余次发射任务。
本文围绕 3 月 12 日长征八号遥六运载火箭“一箭十八星”发射成功这一事件展开,详细介绍了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工位首次发射的情况以及千帆星座首次在该发射场和使用长征八号运载火箭组网发射的意义。同时也指出了商业航天发展中面临的发射资源瓶颈问题,而运载火箭的加速迭代也为商业航天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原创文章,作者:Sorrowful,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gouwuzhinan.com/archives/34379.html